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一文学作品阅读考点、知识点分析(现代文训练需要少讲精练,重在学生的悟读.)第一讲准确理解概括主旨考点:感知并能概括文章(段)内容知识要点: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段)的主题。
考试说明:1、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的中心。
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考点例析:错也是对(刘墉)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
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
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的主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繁体字的‚灵‛字上面是‚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纸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改写为‚云林禅寺‛(繁体字的‚云‛字上面也是‚雨‛字头)。
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画家表演——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
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
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从写毛笔字、画漫画、到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且用在我的生活中,经过许多坎坷、风浪,一次又一你俩在证明父亲的那句话:‚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1.写出此文的线索。
2.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3.谈谈你对“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的理解。
4.摘出全文的主旨句。
5.说说你读了此文之后受到的启示。
第二讲情感透视突出人物考点: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
知识要点:1、在阅读中体会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2、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考试说明:1、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归纳。
2、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用心脏生活》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
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 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
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
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
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
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
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一棵独特的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
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
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6.通读全文,用文中的话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7.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具体指什么?(1)成熟:(2)不成熟:8.文中卖手编草帽的老者那番话想说明什么问题?9.请写出最后一段中“用大脑指导人生”的具体内容。
《永远的蝴蝶》①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③‚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④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⑤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
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⑦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⑧‚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体会下列两句话里蕴藏的人物心理活动。
①“谁叫我们只带一把雨伞哪。
”②“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2、文中的“蝴蝶”指什么?文章以“永远的蝴蝶”为题,有何深意?3、第5段“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一句怎么理解?4、第8段中写道:“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如果要在这句话“雨”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以使表情达意更明白的话,这个修饰语应该是什么?(提示:可借用某个流行歌曲名)第三讲理解词意紧扣语境考点: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要点:词语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
词语在词典中的义项大多不止一个,词语在运用中的灵活性还不止于此,语言环境甚至可能赋予它词典中没有的含义。
所以,判断某个词的用法必须以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为依据。
考试说明: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某个词的含义。
2、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表情达意。
3、能对某个词的运用进行或好或差的评价。
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
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
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
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
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
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
但是,不论遇到什么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
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或许,你会陷入贫穷。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远的美德。
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
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
社会只看重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
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
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
在情感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人都看着你美丽。
支撑青春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
如果有钱,可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
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1.“跑过冬天”这一说法很形象。
从全文看,这里的“冬天”一是指;二是指;“跑过冬天”意思是。
2.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却在开头连用三个段落回忆女儿5岁时晨跑的情形,这是为什么?3.“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中的“洗礼”词,在文中应作何理解?设想一下,你将来成年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洗礼”?4.在文章中,作者对“人生”是怎么看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你能换一种比方吗?5.“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6.作者在文中连用四个以“或许,你会”开头的段落,对即将成年的女儿进行告诫。
这里的“或许”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7.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上帝只救自救的人”的含义?8.将来的你也会为人父、为人母,那么将来的你想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字数不限)第四讲理顺结构左右逢缘考点:理解句子内部的结构,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一篇文章也好,一个文段也好,都有其结构方式,有其内容组合形式。
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或者按内容的主次关系组合,或者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来组合,或者按空间的合理转换来组合,或者按情节的发展来组合,或者按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合…知识要点:和词语一样,句子的含义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却有着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的灵活性,同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在不同的话语场合说,在不同的情势下说,用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说,其含义大有区别,甚至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