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研究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研究


智 能 硬 件 产 品
• 手术机器人、血糖仪、心率仪等
• 智能玩具、无人机、机器人等
5
智能家居
技术介绍:有线技术&无线技术(红外IR和射频RF、蓝牙、WIFI、Zigbee、Z-Wave) 套装:智能插座、智能遥控和智能感应组成。其对于家里拥有不少红外遥控设备的童鞋,例如遥控风 扇、空调、净化器、音响、电视、电动幕布、电动窗帘等等都可以进行情景化设定;电源方面可以由 智能插座进行控制开启关闭,部分无法遥控的家电设备也可以通过智能插座进行远程开启关闭;而智 能感应反馈的室内参数则可以让各种电器进行联动,总体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智能水平。
19
智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 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相关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夯实健康医疗大数据 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健康 医疗大数据保障体系建设。 • 2016年9月1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 年)》,推动支持并加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的有效供给,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 键技术创新,推动健康养老、医疗领域智能化的提升。
20
智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 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卫生与健 康规划,部署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重大疾病 防治,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和重点癌种早诊早治,强 化重大传染病、精神疾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会议指出,发 展卫生与健康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改善供给结构更 好适应群众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 2017年将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试 点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能力,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 的分级诊疗制度。
17
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18
智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政策推动: • 国家政策仍将大力支持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国务院于2013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
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亿元以上,成
14
15
16
智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2014 年,随着更多智能产品推出,市场规模增长2 倍,达 6 亿元;受互联网巨头行业布局影响, 2015 年和 2016 年行业进入产业调整期,商业模式逐渐由硬件销售转向软件和服务,预计 2016 年市场规模将达26 亿元;2017年,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增值服务趋 于个性化、多样化,预计市场规模将达 90 亿元
6
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涉及的技术范围较广,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 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计算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数据交 互技术等。
7
智能交通
8
健康医疗
所属行业: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我国目前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采取生产注册制度。 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要适用进口国相关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还需要通过相关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机构的认证,如 ISO: 13485 认证、美国 FDA 认证、欧盟 CE 认证等。
22
健康医疗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现状 ● 市场处于探索期需重点探索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价格跨度大 行业标准缺失
23
目录
一、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发展与现状
二、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产业链分析
三、健康医疗智能硬件典型企业分析
24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产业链图
25
26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产业链
32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盈利模式
● 盈利模式:目前企业收入来源以硬件销售为主
目前,企业收入来源分为:产品销售、耗材销售、服务收费: 1、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以产品终端(含中间形态的设备)的销售为主。 2、耗材销售:耗材收入多发生于医疗级智能硬件企业,如智能设备中电池的替换,智能血糖仪 试纸的替换,可穿戴体温计体温贴的替换等。 3、服务收费:基于企业大数据样本和软件服务收取服务收费,向B端用户收取数据监测服务费 用,向用户端收取健康管理服务费用。少部分健康级智能硬件企业已实现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 总体来看,医疗健康智能企业业务模式较多,但收入来源仍以硬件销售为主,盈利能力整体较 弱。
3
智能硬件可分为四个细分领域
智能硬件移动应用行业包括四个细分领域: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和安防
4
家电类 智能 家居 安全监测类 家具类 可穿 戴设 备 智能 交通 手环手表类 头戴类设备 追踪器类 搭乘工具类 汽车配件类 整车类 健康 医疗 健康类 医疗类 其他
• 智能电视 、盒子、插座、智能 灯泡、扫地机器人、音响等 • 智能门禁、燃气监测、智能恒 温、智能冰箱等 • 窗帘、智能床等 • 手表、手环、戒指等 • 眼镜、头盔等 • 防丢鞋、贴片等 • 体感车、智能滑板、智能自行车、智能电动车等 • 导航仪、电子狗、行车记录仪等 • 智能汽车 • 血压仪、电子秤、水杯、头带、 睡眠监测等
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 根据《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分析显示,2013年,我国健康服 务业规模在1.65万亿元左右,而国务院明确提出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 上,这就意味着在2014-2020年中,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25%。我 国健康服务产业将迎来长期持续的高景气,市场扩容为家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发 展空间。
21
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外部环境推动因素:
1)从政策来看,在《中国制造2025》和医改的推动下,大量利好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 提供支持;然而有关医疗级智能硬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仍需尽快完善,以缩短产品审核
时间,减轻企业研发成本;
2)从经济来看,国民医疗健康支付能力的提升利于行业发展;然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 整体投融资市场冷淡,限制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发展; 3)从社会结构来看,移动端网民数量增多,高龄网民稳定增长利于行业发展;而医疗健康 智能硬件的市场认知度低是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从技术来看,硬件技术的推广,促使行业门槛降低,然而如何尽快将算法技术与医疗健 康行业完美融合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
33
目录
一、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发展与现状
二、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产业链分析
三、健康医疗智能硬件典型企业分析
34
35
乐心医疗(300562)
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健康秤(分为电子体重秤和电子厨房秤)、脂肪测量仪、可穿戴手环(手表)及电子 血压计等硬件设备,和乐心云平台、 APP客户端等互联网产品,针对运动瘦身和慢病管理领域提供软件 和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主要财务指标 (万元) 总资产 净资产 2017-03-31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65,526.12
51,596.71 18,211.88 17,172.08 982.97 28.40 5.72
66,210.06
50,615.80 17,228.91 77,064.44 8,052.07 33.05 10.45
34,172.47
22,463.02 10,940.08 62,900.55 5,018.88 27.02 7.98
产业链上游: 传感器:越来越多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硬件问世,将为 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制造商 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MEMS 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 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也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柔性设计:柔性屏幕通常你用了超薄的 OLED 材质,可以装在塑料戒金属箔片等柔性材料上, 而不像传统液晶需要固定在玻璃面板中。目前的柔性屏幕技术可以实现弯曲、但无法折叠。 手机产品不仅仅由屏幕组成,复杂的电路以及外部电池,目前都无法实现弯曲形态,所以即 即使柔性屏幕已经成熟,还需要览决更多设计上的问题。 非晶态合金:非晶态合金与晶态合金相比,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都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 苹果公司未来的 iPhone、 iPad,甚至传闻中的智能手表 iWatch,都可能采用 这样的液态金属材料。目前能制备这种高品质薄带式液态金属材料的企业并不是很多,主要 为日本的日立金属以及国内的安泰科技等。 芯片设计:拥有众多实用、方便的功能是智能硬件拥有大好市场的前提,但是功能越多意味着 需要耗掉的“ 芯” 所浪费掉的电力也赹多,如此一来,低续航能力便成为阷碍诸多智能设备 的市面推广。 多家芯片厂商希望在炙手可热的可穿戴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 在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次 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深入推 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研究
1
目录
一、智能硬件行业发展与现状
二、健康医疗智能硬件行业产业链分析
三、健康医疗智能硬件典型企业分析
2
(一)智能硬件概念
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 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互联 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这里提出了智能硬件的两个基本特 征:联网+存储。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的产品领域包括智能穿戴设 备、智能车载设备等。 智能硬件的技术框架上,以云、管、端为三大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