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税收
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华南大街小学
姓名:张国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2-73页。
(2)向父母了解(或从网上查询)有关税收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2-73页。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认识的第6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方程,以及第三单元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百分数问题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计算纳税金额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计算上没有难度,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营业额、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等的含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营业额、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段计税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执教教师的展示课已经结束了,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次活动中跟大家进行交流。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备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虚心听取领导及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课已顺利讲完,回顾讲过的课,有得也有失。
“得”表现在几个方面:
1、能很好地把握三维目标。
2、能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思路清晰,概念理解到位。
3、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应得到的知识。
在课后检测中,学生基本没有出错。
4、对本节课出现的工资超过2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算理能讲清楚。
对于工资超过2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算法,它是本节课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老师讲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那就看其理解程度如何,不应作为统一要求。
5、板书比较工整。
“失”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由于光线太强,实物投影效果不太好。
学生看不清,后面听课的老师也看不清,可能影响听课效果。
以后再讲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评价语还不太到位,有时缺乏及时性、针对性、目标性。
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课一开始老师精神还欠饱满,没有很好地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高涨。
总之,这次讲课,我收获颇丰。
今后我将继续在备教材、备学生上下功夫,充分做好预设。
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增强调控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