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关于公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公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公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结论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职业与职工教育【发文字号】教高函[2004]4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4.03.02【实施日期】2004.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结论的通知(教高函[2004]4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我部组织了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

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审议,现确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良好;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合格。

希望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继续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认真研究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巩固和发展办学成果,进一步做好改革与建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附件:专家组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分学校)教育部二〇〇四年三月二日附件:专家组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受教育部的委托,专家组一行9人,于2003年9月15日至19日,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评估意见如下:一、总体印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着长期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

为了迎接评估,组织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了学习研讨教育思想的热潮,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更新观念、认真总结、自觉整改的积极性。

学院主管部门对评估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铁路局领导多次亲临学院指导,郑州铁路局拨专款用于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从整体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初见成效。

二、主要成绩和特色1.学院“服务铁路、面向社会”、“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高职教育定位准确,能够按照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党政班子年轻、团结;勇于超越、敢于创新;有实干与奉献精神。

学院教职工队伍凝聚力较强,人气旺、干劲足,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

3.教学的中心地位突出,投入、分配、激励等政策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较大,形成了一支富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

管理、服务等部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较强。

4.教学基础设施齐全,质量较高。

实践教学条件优良,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主干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同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

5.学院非常重视高职高专教育研究工作,投入力度大。

围绕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依托行业的优势与支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在建立“融入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开发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建设实物设备、仿真教育、虚拟实训、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扎实、有效、可供借鉴的阶段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学院在管理上体现了铁路系统的优良传统,制度健全、实施到位,并有比较完善的监督、考核办法。

教学文件比较齐全,质量较好。

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查已形成制度,并能进行系统分析,由此改进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

7.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社团、创新协会、文艺、体育等活动十分活跃。

教职工参与其中,起到骨干、指导作用。

8.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普遍评价较好。

学院在铁路系统和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9.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特色,特别是在培养铁路建设需要的特色人才,从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出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三、主要问题和建议1.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并入了“医学”与“教育”两个学院,专业门类差别较大,校区又不相连,必须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融合的步伐,尽快实现资源优化、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目标。

2.师资队伍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在不同的专业间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如职称、学历、专业带头人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大改善的力度。

此外,由于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

3.近年来,随着高教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职学生的入学门槛明显降低,因此,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成才规律的研究与宣传,探索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富有成效的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4.目前,学院占地面积较小,并且分散,已经成为阻碍学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即使维持现有规模,与许多同类院校相比,师生生活、活动空间和绿地面积都比较小,希望主管部门给予关注并帮助解决。

专家组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受教育部的委托,专家组一行8人,于2003年9月21日至25日,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评估意见如下:一、总体印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首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明确了评估的意义和目标;其次,在全院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全面启动了“迎评创优”工作,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评估建设工作;第三,学院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逐项落实、成效显著。

广东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关心、支持学院的评估工作,对具体进程作了重要指示。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学院评估建设的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委领导亲临学院指导,市政府拨出专款1304万元用于学院的评估建设工作,并积极解决了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自开展评建工作以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开展评建工作,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建校十年来的经验,找差距,边评边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初见成效,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成绩和特色1.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准确。

建院十年来始终坚持为深圳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且提出了瞄准世界一流,把学院建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目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学院地处深圳特区,经济发达,市场需要众多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方面始终给予深职院实际的支持;近几年学院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由此使学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学院党政班子团结进取、乐于奉献;勇于超越、敢于创新,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专心致志地投入高职教育的发展。

学院的教师、干部敬业团结、凝聚力强,对学院有高度的认同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4.学院十分重视高职理论的研究,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理论,坚持产学合作教育的方向,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的有效机制。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多项国家级或省市级的教学成果奖,在全国高职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和带头的作用。

5.学院的教学中心地位得到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保证。

学院的投入、分配、激励等政策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大,效果好;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形成了一支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6.学院坚持通过政府投入、自筹资金、企业捐赠、自我开发、银行贷款等各种途径,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居领先水平,其专业综合性强、技术先进、条件优良、功能完善,构建了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评办法,并建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考点,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7.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适时地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内容改革。

经费投入力度大,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实际的成果,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8.学院已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为师生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

在教学、学生、人事、行政、财务等方面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能落到实处,同时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及考核、监督机制。

特别是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推进了学院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9.学院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全过程,在校内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创新协会,如学生网络中心、设计学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活动十分活跃。

教师能参与其中,并起到骨干、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工作新机制,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查等,并能进行系统分析,由此改进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

毕业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普遍评价好,学院声誉不断提高。

11.专家组对于学院申报的三个特色项目给予认同:(1)创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素与实践(2)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行--深职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体会(3)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深职院产学合作教育的总结三、主要问题和建议1.为适应规模的扩展以及深圳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在增设新专业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意系和专业之间师资队伍结构的均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