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各省录取分数线表(高考参考)
2023高考各省录取分数线表
北京市2023年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25分;
北京市2023年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120分。
天津市2023年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63分。
河南2023年本科一批:文科527分,理科509分;
河南2023年本科二批:文科445分,理科405分;
河南2023年高职高专批:文科190分,理科190分。
山东2023年一段437分,二段150分。
广东2023年本科线:物理类445分,历史类437分;
广东2023年高职(专科)线:物理类180分,历史类180分。
四川2023年一本线:文科538分,理科515分;
四川2023年二本线:文科466分,理科426分;
四川2023年专科线:文科150分,理科150分。
河北2023年本科线:历史科目类443分,物理科目类430分;
河北2023年高职(专科)线:历史科目类200分,物理科目类200分。
湖南2023年本科线:物理类414分,历史类451分;
湖南2023年高职(专科)线:物理类200分,历史类200分。
广西2023年本科一批:文史类532分,理工类475分;
广西2023年本科二批:文史类421分,理工类343分;
广西2023年高职(专科)批:文史类180分,理工类180分。
安徽2023年本科一批:文史523分,理工491分;
安徽2023年本科二批:文史480分,理工435分;
安徽2023年高职(专科)批:文史200分,理工200分。
江西2023年一本线为:文史类529分、理工类509分;
江西2023年二本线为文史类472分、理工类440分;
江西2023年专科线为:文史、理工类高职(专科)150分;
贵州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549分,理工类451分;
贵州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471分,理工类360分;
贵州2023年高职(专科)线:文史类180分,理工类180分。
湖北2023年本科线:首选物理409分,首选历史435分;
湖北2023年专科线:首选物理200分,首选历史200分。
2023年江苏本科线:历史科目类471分,物理科目类429分。
云南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575分,理工类515分;
云南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505分,理工类430分;
云南2023年专科线:文史类200分,理工类200分。
浙江2023年一段495分,二段280分。
山西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517分,理工类498分;
山西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450分,理工类417分。
陕西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484分,理工类449分;
陕西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400分,理工类344分;
陕西2023年高职(专科)线:文史类150分,理工类150分。
重庆2023年本科批:历史类415分,物理类411分;
重庆2023年高职专科批:历史类180分,物理类180分。
甘肃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485分,理工类442分;
甘肃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425分,理工类345分;
甘肃2023年高职(专科)批:文科类160分,理工类160分。
福建2023年本科批:物理科目类428分,历史科目类468分;
福建2023年高职(专科)批:物理科目类220分,历史科目类220分。
黑龙江2023年一本线:文史463分,理工429分;
黑龙江2023年二本线:文史365分,理工308分;
黑龙江2023年专科线:文史160分,理工160分。
辽宁2023年本科线:物理类362分,历史类404分;
辽宁2023年高职(专科)线:物理类150分,历史类150分。
吉林2023年一本线:文史类511分,理工类488分;
吉林2023年二本线:文史类364分,理工类327分。
海南省2023年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71分。
本科:400分、专科100分。
内蒙古2023年一本线:文科459分,理科427分;
内蒙古2023年二本线:文科366分,理科323分;
内蒙古2023年专科线:文科160分,理科160分。
青海2023年本科一段:文史类409分;理工类335分;
青海2023年本科二段:文史类370分;理工类308分;
青海2023年专科:文史类150分;理工类150分。
宁夏2023年一本线为:文科487分,理科412分;
宁夏2023年二本线为:文科425分,理科350分;
宁夏2023年专科线为:文科150分,理科150分。
高考注意事项
一、考试当天应注意的事项
1、高考当天早些起床(7:00-7:30之间)浏览一下备考笔记、重点公式、重点定理和熟语。
2、注意早餐的营养,不可有大的改变,与平常差不多。
3、前往考场应有一定的提前度(15~20分),以防路阻。
二、两科考试之间如何度过
1、要学会迅速遗忘上一门考试,并吸取教训,调整战略,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2、作好思维的转移,使思维在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获得一段时间的预热。
3、注意休息与饮食。
4、进行适度的轻松锻炼,例如散步和伸展运动,但一定要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的运动,避免身体伤害。
5、为下一门考试做好准备,主要注意一下平时不是很重视的地方,看一些公式、定理、表格,以及一些概念,以加强记忆。
三、应试要点
1、填涂好个人资料,特别是准考证号码和姓名号码要绝对准确,填写后需再查一遍。
2、浏览试卷,把握全面(相互联想,开阔解题思路,消除记忆阻滞),充分利用开考前的五分钟,分秒必争。
3、由于所有科目实行网上阅卷,保持卷面整洁尤其重要。
4、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增强信心。
考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忌思想静不下来;二忌在某一题上花费时间过多。
5、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6、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1)不看错题目,2)分析要清楚,3)要善于联系和联想,特别要注意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
7、尽量做完试题,把能想到信息充分地体现到答题卷中去,分分必争,并注意控制时间。
8、考试结束前15分钟,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关,保证思路、步骤、结果和答题的规范。
不妨在高考各科考试入场前看一看,希望对广大高考考生有帮助,祝高考一切顺利。
四、考试心态
1、坚持“我行,我能考好”,“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可怕的!”“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
2、考试全程都要确定“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竞技状态。
3、“胆大心细,沉着冷静”永远是成功的秘决!
高考学生如何调整自己?
除了要把握好最后的复习冲刺机会,提升自己的高考成绩外,报志愿更是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将填报志愿称为考生的“第二次高考”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没有妥当地安排好自己的志愿而与名校失之交臂。
获取好的分数是前提,但不浪费自己的分数也是重中之重。
充分利用自己的分数报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才称得上是高考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