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多,一方面,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石油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形成严重的石油空缺灾荒。

有限的石油能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严重影响着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

因此,根据国际格局及时调整自身的石油能源结构及发展战略,才能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1 石油安全的定义
能源安全是伴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与发展而产生的,能源安全源于能源供应的动荡与价格的急剧上涨或下跌。

简而言之,能源安全即为能源供求与价格的稳定与动荡状态。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范围比较狭隘,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储备和储量大就能保证石油安的储量安全观,以及通过资本运营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石油的资本安全观两个方面。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不为全面,石油储量以及资本市场对石油安全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却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石油的安全。

因为每个地区的石油储量的多少是自然天赋,短期内通过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石油市场起伏跌更频率大,价格大幅度上升或者下降时有发生,由此,在
当今的国际格局以及石油市场的前提下,此二方面已经不能为石油安全你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国际格局的变更以及能源安全理论的诞生,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拓展。

现如今,以数量和价格即可满足石油供应为内容的传统意义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社会长久健康发展因素的石油安全概念面世,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我国石油安全已经发展到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长久健康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当前有人指出,石油安全即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长久健康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的石油安全理论注定了石油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同时也是维持我国经济长久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的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

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石油安全问题要求石油工作链条的每个环节都要与安全因素挂钩,包括但不限于石油的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等相关内容。

2 当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现状
在我国,石油的勘探、生产、都垄断在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四
大石油企业。

此种垄断性经营模式更加重了我国石油产业的经营风险,以及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

2.1 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在我国市场主义改革的局
面下,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我国的三大
能源之首非石油莫属,由此造成我国石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高升。

2.2 我国对石油价格无发言权石油价格的掌控权控制在欧美等发
达国家手中。

中东等盛产石油的国家因无国力不足,只能充当生产石
油的角色,而我国尽管是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但对石油价格的定位方
面也是无发言实权。

由此,我国只能被动接受欧美发达国家所控制的
石油期货市场安排,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

2.3 石油来源地时局动荡,能源供应不稳定时局动荡的中东是我
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动荡不安的国际局面必然会加重了我国石
油能源的安全隐患系数。

2.4 运输线路忧患目前我国石油进口的路线以马六甲海峡为主。

众所周知,此海峡海域狭窄,运输能力有限,且当地人为攻击时有不断。

如果遇到政治动乱等局面,在非和平状态下我们更应该考虑到台
湾问题与南中国海问题的连锁反应。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石油进口
的安全因素。

2.5 能源安全意识淡薄我国能源安全意识浅薄表现在国内和国外
两个方面。

对内,我国没有系统的石油战略储备策略、安全预警应急
体系以及对石油运输通道的控制,只能依赖于外部环境,不能自主掌
握石油需求的进度。

对外我国能源外交手段不够强硬,不够科学,造
成了我国能源公司受到国外企业的排挤,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了
我国石油能源的价格、储备等关键因素。

3 化解中国石油能源安全危机的措施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内政和外交同行,开源与节流并举。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大国博弈方兴未艾,中国应未雨绸缪,放眼长远,制定并实施具备中国特色的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国家战略。

从石油储备、石油开发源地、石油开发技术以及石油运输等多方面并举,来缓
解我国的石油能源危机。

3.1 石油储备战略国际能源总署规定能源战略储备应超过上年进
口量90天的水平,而我国目前储备只可维持7天左右。

与美国158天
储备原油的能力,日本160天石油储备能力,以及欧盟国家90天石油
战略储备相比,中国几近没有任何石油战略储备的国家。

由此,当石
油供应或者石油价格无法正常运转时,我国的石油市场则变得异常敏
感和脆弱,同时不可保障国内经济安全的后盾能源,更为严重的是石
油战略储备的空白还会影响到我国政治、军事等方面在国际上的发言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