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权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物权法的概念、特征及立法过程;
2、掌握物权的效力、基
本原则;
3、掌握物权变动的规则,尤其是物权变动的方式。
课时分配:8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一、物权变动的原因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三、动产与不动产变动的具体的规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物权的分类三、物权的效力
四、物权的民法保护第二节物权法概述
一、物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二、物权法的特征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二、物权变动的形态
三、物权变动的原因四、不动产物权登记
五、动产物权交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物权?物权有哪些特征?
2、试述物权法的原则。
课时分配表
3、试述物权的效力。
4、什么是区分原则?当事人未按交易合同的内容交付动产或办理不
动产物权变动登记手续,交易合同是否有效?
5、如何理解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第二章所有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所有权的种类;
3、掌握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内容;
4、掌握共有的种类及两种共有的区别;
5、了解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掌握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课时分配:11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二、共有的种类及区别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所有权的内容
三、所有权的限制
第二节所有权的种类
一、国家所有权
二、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
三、私人财产所有权
四、法人所有权
五、社会团体所有权第三节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二、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第四节相邻关系一、概念
二、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三、相邻关系的种类
第五节共有一、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二、按份共有三、共同共有
四、共有财产的分割五、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
六、准共有第六节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一、善意取得二、拾得遗失物
三、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四、孳息
五、先占六、添附
七、时效取得八、货币所有权的取得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所有权的概念、特征
2、试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内
容
3、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4、简述共有的概念、特征
5、简述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
6、常见的相邻关系有哪些?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1、掌握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及内容;
3、掌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及内容;
4、掌
握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及内容;
5、掌握地役权的取得方式及内容。
课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二、四类用益物权的取
得方式、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类型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
念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内容 四、消灭第三节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取得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 五、消灭 六、建设
用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所有权的冲突及解决
第三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用益物权 第四节
宅基地
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四、消灭
第五节地役权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地役权与相邻关系(有叫相邻权)的区别三、地役权的取得
四、地役权的内容五、消灭
复习思考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的含义与基本规定。
2、简述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3、试述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
第四章担保物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
系;
3、掌握抵押权的设立、公示、权利的实现;
4、掌握质押权的设
立、权利的实现;
5、掌握留置权的成立要件、权利的实现;4、掌握秦朝的司法审判
制度及监察制度。
课时分配:7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一、抵押权的设立与公示二、质押权的内容
三、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四、担保物权并存时的处理规则教学内
容:
第一节担保物权概述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二、担保物权的特征
三、担保物权的范围四、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
五、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六、担保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抵押权一、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抵押权的标的即抵押物三、抵押权的类型
四、抵押权的设立与公示五、抵押权人和抵押人的权利
六、抵押权的实现七、动产浮动抵押权
八、最高额抵押权第三节质押权
一、质押权的概念与特征二、动产质权
三、权利质权第四节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与特征二、留置权的成立条件三、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四、留置权的实现
五、留置权的优先性复习思考题:
1、简述担保物权的实现。
2、如何确定可用作抵押物的财产的范围。
3、简述最高额抵押的特点。
4、简述质权的特征与种类。
5、简述留置权的特征和成立条件。
第五章占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占有的含义及意义;
2、掌握占有的分类;
3、掌握占有的效力;
4、了解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课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一、占有的分类二、占有的效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占有概述一、占有的概念
二、占有的特征三、占有的意义
第二节占有的分类一、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二、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三、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四、善意占有与
恶意占有
五、准占有第三节占有的发生与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二、占有的消灭
第四节占有的效力一、权利推定效力
二、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三、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
四、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效力五、占有人对回复(返还)请求权人
的权利义务
第五节占有的保护复习思考题:
1、占有的概念与特征。
2、占有有哪些分类?
3、占有的效力有哪些?
4、如何保护占有?
参考书目:
1、江平主编《物权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费安玲等著:《物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n年版;
6、谢在
全著:《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德)鲍尔、斯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下册中译本,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孙宪忠《争议与思考一物权立法笔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1、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8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萨维尼《论占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3、田士永著:《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
15、罗马法原始文献《物与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6、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日本等国民法典;
17、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