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原理
碘量法是一种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碘与溶解氧
反应生成碘化物离子的定量反应。

碘量法的测定步骤包括溶液的制备、反
应的进行和结果的计算。

在碘量法中,首先需要准备三种溶液,即碘试液、硫酸铵溶液和淀粉
溶液。

碘试液是由已知浓度的碘溶液制备而来,硫酸铵溶液用于生成碘化
铸剂并稀释碘溶液,淀粉溶液用作指示剂。

在测定前,需将样品溶解氧还原至溶解态氧,并排除水中其他氧化物
的干扰。

首先将样品加热至沸腾,使其中的氧气脱溶,然后将样品冷却至
室温。

接着,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溶液,并倾入几滴淀粉溶液作为
指示剂。

接下来,向样品中滴加已知浓度的碘试液,使其与溶液中的溶解氧发
生氧化反应。

碘和溶解氧反应生成氧化碘离子,并生成碘化物。

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

当反应完成时,碘试液的滴加停止。

溶液中残余的氧化碘离子与过剩
的碘试液反应,生成二碘化碘离子。

此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如果溶
液呈蓝色,表示仍有过剩的碘试液,需要继续添加硫酸铵溶液并再次滴加
碘试液,直到溶液呈现红色为止。

测定结果的计算是基于已知碘试液的浓度和滴定消耗的滴数。

根据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消耗的滴数,可以推算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因素。

例如,在样品处理
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氧与溶液接触的时间过长,以免氧在水中重新溶解。

此外,还需注意反应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影响测定结果。

总而言之,碘量法是一种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基于碘试液与溶解氧反应产生碘化物的定量反应。

通过合理的样品处理和滴定过程,可以准确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并为水质监测和水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