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第7章消化系统
肝A灌注阳性
肝血管瘤
第3节、肝胆动态显像
一、原理 肝细胞选择性摄取放射性肝胆 显像剂,将其分泌入胆汁,而与胆 汁一起由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观 察肝脏摄取、分泌、排出及胆道肠 道通畅。
二、操作方法
(一)显像剂
99mTc-EHIDA
理想显像剂
1)肝脏摄取高 2)通过肝脏迅速,肠道排泄高 3)肾脏摄取低 4)受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小
原发性肝Ca
原发性肝癌具 有丰富的肝A 血供,因此 病灶区在A相 时即出现积聚, 称为动脉相阳 性。
动脉相
★动脉相时,肝区有放射积 聚,(即出现肝A化征)为 原发肝Ca的特征性表现。
血池像 放射性分布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同或稍
低,称为充盈或部分充盈
静态显像
血
池
像
AN
RL
T
(二)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 血供和门静脉血供。
目前的临床适应下包括:
1. 幽闭恐怖等情况下不能施行CT、MRI等检查时; 2. 配合其他核医学方法进行诊断,作为阴性对照和定位, 如:①99mTc-RBC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②111In白细 胞显像诊断感染;③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④ 99mTc-MAA肝动脉灌注显像;⑤67Ga显像诊断肝癌或其 它肿瘤;⑥单克隆抗体显像作肿瘤定位;⑦153Xe测定 局灶性脂肪变性; 3. 协助鉴别诊断肝脏肿块,特别是在诊断局灶性结节增 生(FNH)和肝腺瘤时; 4. 诊断布-卡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
性胆囊炎 4)肠道显影时相延迟
(四)、临床应用
(一)、急性胆囊炎 肝系、胆系显像过程、时相和顺序均
正常,胆囊不显影,准确率和阳性率均 在95%以上,是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 方法 (二)胆总管梗阻
1、早期诊断梗阻 2、机械性和功能性的鉴别
急性胆囊炎
显像特点
胆囊在各时相内均 不显影,即使是延 迟显像也无胆囊影 像。
梗阻性黄疸(外科性黄疸) 部分梗阻
a. 肝显影的时间和显 影都正常,但消退慢。
b 肠道放射性出现慢。
c 阻塞部位以上胆管扩张, 显影明显。
45分
3-5’
6-10’
15-30’
肝影基本消 失,胆囊开
肝显影, 肝影更明显,肝影逐渐变 始变淡,肠
胆道系统 肠道无显
左右肝管显 淡,胆囊 影, 胆囊 肠道明显显
道出现大量 放 射性分布
像。
隐约可见。 影
2、异常影像
1)肝实质显影不清 2)心脏和肾脏持续显影,所见于肝功能受
损等 3)胆囊不显影,多见于胆系发育异常或急
(三)显像方法
1、患者准备:禁食6-12小时,儿童在检 查前给予镇静剂
2、剂量: 5-10mCi(成人) 0.2mCi/Kg(儿童)
(四)介入实验
1、脂肪餐或胆囊收缩素试验:鉴别机械 性或功能性胆道梗阻
2、吗啡试验:确诊急性胆囊炎 3、苯巴比妥试验:鉴别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三、图像分析
(一)、正常影像 1、血流灌注相 1min以内 2、肝实质显像期 5-20min 3、胆管排泄相: 45min胆囊显影 4、肠道显像期 60min以内
第2节、 肝血流灌注与肝血池显像
(一)原理 肝的血供为双重血供,即75 %来自门静
脉,25 %来自肝动脉。肝脏不同性质的 病变,其血供不同。
二、显像剂和方法
(一)显像剂 99mTc-RBC,20-30mCi
(二)显像方法 弹丸式注射 动态采集图像
三、图象分析
1、正常影像 肝血流显像
3-12s为动脉相, 12s后为静脉相。 肝血池显像
切迹。Βιβλιοθήκη 形态: 三角形(60-70%), 其 他(30-40%)
三角形肝
肝的其他变异形 态
4.2.右侧位:
4.2.1. 变异较多: 逗点状,顿点状,
卵园形,菱形。
4.2.2 .放射性分布均 匀,中间强周边弱
4.2.3. 后有肾压迹 前有胆囊压迹
4.3.后位(俯卧位)
4.3.1. 主要见到 右叶的影像
第7章 消化系统
概述
一、解剖和生理 二、消化系统核医学
显像 功能测定 体外放射分析
第1节
肝脾胶体显像
2.【显像剂】
99mTc-硫胶体 99mTc -植酸钠
99mTc
1.【原理】
肝脏内的枯否氏细胞可将标记有放射性 核素的胶体颗粒作为异物吞噬而使放射 性核素胶体颗粒暂时停留在肝内,利用 ECT等核仪器采集肝脏的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的影像以代表肝实质的影像。
30min-2h。
正常肝血流图像
正常肝血池显像
(二)、异常影像 1.肝血流灌注动脉相血流增加:
弥漫、局限 2、肝血池相 不填充 一般填充 过度填充
四、适应证
1.肝血管瘤的诊断。 2.评估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状态。 3. 肝脏的血流灌注评价,如肝血流量测 定,肝动脉、门静脉血流比的测定等。
3.【方法】
▲ 无须任何特殊准备 ▲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
5分开始显像。 ▲ 常规行前位、后位及
右侧位显像。
4.【正常所见】
肝
上腔静脉压迹 心脏压迹
前
位
E
4.1.前位(正位)
C T
显
右叶放射性分布较高, 像
而肝左叶、右叶下缘及
肝门相对较低。在前位
影像上,肝脏多呈三角形,左叶上缘有一向内凹
陷处,称为心脏压迹,肝下凹陷处为肝门和胆囊
4.3.2. 放射性 分布均匀
4.3.3. 左叶放射 性 不明显
4.3.4. 脾显影 较前位明显
肝后位(俯卧位)ECT显像
5.【临床应用】
随着超声和CT的广泛应用,现在已经很 少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其他核医学显像方法, 或为其他以解剖学改变为基础的显像方法(超 声、CT和MRI)提供功能方面的信息。
五、临床应用
(一)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病变 肝癌(动脉供血)
肝静态显像 稀疏或缺损
肝血管瘤(静脉供血) 稀疏或缺损
肝囊肿、脓肿
稀疏或缺损
肝血流、血池显像 血流相放射性 轻度增高,血池相阴性 肝血流、血池阳性 稀疏或缺损
( 肝血池显像对血管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达90%是诊断肝血管瘤的 首选方法)
肝、肝管、总胆管 及肠道显影正常。
急性胆囊炎
: 结合临床症状,即可诊断此病,其准确率达95%
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
(内科性黄疸)
■肝显影延迟。 ■肝消退延迟。 ■肠道显影延迟。 ■心影明显。 ■肾影明显。
肝胆显像有助于 肝细胞黄疸和梗 阻性黄疸的鉴别
3-5分
6-10分 15-30分
45分
正常肝胆显像 肝细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