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论孔子地仁和礼思想
谷晓洁英语系1302班2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地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地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要求.
“礼”地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地“礼”是西周地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地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地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
“仁政
他人”
“爱人:“

复礼”
思想.
所谓“
“仁””
”.
”念,“
果说,孔子地“仁学”充分讨论了“仁”和“人”(人道)地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讨论“仁”与“天”(天道)地关系,那么孟子在后一方面发挥了孔子地思想,如他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人心本仁,与“天心”本是相通地.对此朱烹说得更明白,他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己矣.”此则从“天心”本“仁”,而说“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与“天心”实是相贯通地,因此儒家地伦理学说实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学之上,故《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儒家这一“天人合一”思想无疑有其特殊地伦理意义,而贡献于人类社会.
但是,如果我们把曾经支持中国两千多年有关作人地道理地“仁学”(“仁政”)、“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等等作为反动思想批判掉了,那么我们地社会如何不混乱,如何还能不发生“精神危机”呢?从这里看,对待传统地伦理思想,我们只能继承它、发展它,使之适合现今社会生活之要求,决不能抛弃它,而另外建立与之对立地“斗争哲学”.当然,在我们继承“传统”地同时,不仅应使“传统”得到发展与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这也是中国地传统),而且还应充分吸收一切适应我们社会发展要求地其他民族地伦理美德.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觉得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地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地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地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地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地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地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地.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汉学
语》
.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