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PPT课件
17
2、急性肾盂肾炎: ① 可单侧或双侧肾脏受累,为局限或广 泛的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 可有脓性分泌物或黏膜下细小脓肿, 可呈尖端指向肾乳头、基底伸向肾皮 质的楔形炎症病灶 ② 肾间质水肿,白细胞浸润和脓肿形成 ③ 较大的炎症病灶愈合后局部形成瘢痕 ,肾小球一般无形态学改变
18
3、慢性肾盂肾炎: 双肾病变不一致,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有 肾盂肾盏粘连、变形,肾乳头瘢痕形成,肾小管萎 缩及肾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表现。
10
2.机体抗病能力 ① 排尿的冲刷作用 ② 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③ 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
④ 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 ⑤ 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 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 ⑥ 输尿管 - 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 、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11
3.易感因素 ① 尿路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 等 ② 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 处黏膜的活瓣功能或结构异常 ③ 机体免疫力低下 ④ 神经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见 于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或长 时间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
23
(四)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1. 留置导尿管或先前48小时内留置导尿管 者发生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 2. 发病机制:导管上生物被膜的形成,为 细菌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内 科 学
1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八章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李英
2
讲授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常用实 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 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感 染途径 3. 了解常用泌尿系统感染X线及彩色超声检查 的意义
8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① 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 、输尿管、肾盂,约占尿路感染的95%
② 血行感染:病原菌经血运至泌尿系统引 起感染,不足 2% 。常发生于原先已有严 重尿路梗阻或机体免疫能力极差者,多 为金葡菌、大肠杆菌
9
③ 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
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 泌尿系统 ④ 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 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 系统,但罕见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复杂性:伴尿流不畅、结石、畸形等
非复杂性
急性 慢性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 1.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 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 染的 85%,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柠 檬酸杆菌属等 2. 约 5% ~ 15% 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 ,主要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3.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 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
19
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1. 占60%,分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反复发作 性膀胱炎 2.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尿液常混 浊,约30%可出现血尿 3. 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 应考虑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约占75%以上
20
(二)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育龄女性最多见,起病急。 ①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 头痛等 ② 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排尿 困难,腰痛,肾区叩击痛,部分患 者膀胱刺激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③ 体格检查: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 肌肉压痛,肋脊角或肾区叩击痛
3
主要内容
1、概
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4
概述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 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 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 畸形者。
5
尿路感染可分为:
15
② 男性:成年男性极少发生尿路感染,50岁以 后男性因前列腺肥大的发生率增加,尿感发 生率也相应增高,约为7% ③ 婴儿:因男性先天性尿路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 ,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也高
16
病理
1、急性膀胱炎: 病理表现为膀胱黏膜血管扩张、 充血、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者可有点 状或片状出血,甚至黏膜溃疡。
21
2.慢性肾盂肾炎 ① 临床表现较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 部表现可不典型 ② 程度不同的低热、排尿不适、腰部 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 增多、低比重尿等
③ 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④ 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 性肾盂肾炎
22
(三)无症状细菌尿 1. 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 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 尿路感染病史 2. 20 ~ 40 岁女性无症状性细菌尿的发病率 低于5%,老年女性及男性发病率为40% ~50% 3. 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 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致病菌多为 大肠埃希菌
7
4. 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 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肠球菌、变 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5. 腺病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 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 6. 近年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性尿感增多,耐药甚至耐 多药现象呈增加趋势
13
⑧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发育不良、肾盂及 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等 ⑨ 遗传因素 4.细菌的致病力 细菌特殊菌毛对尿路上皮的吸附能力
14
流行病学
① 女性:尿感发病率高于男性,比例约8∶1 ,未婚女性发病率约1%~3%;已婚女性发 病率约5% ,与性生活、月经、妊娠、应用 杀精子避孕药物等因素有关; 60 岁以上女 性尿感发生率高达 10%~12%,多为无症 状性细菌尿。
12
⑤ 妊娠: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及妊娠后期子宫增大压迫 ⑥ 性别和性活动:女性尿道短(约4cm)而宽,距 肛门较近易污染;性生活时可将尿道口周围的 细菌挤压入膀胱,是女性易发生尿路感染的诱 发因素;包茎、包皮过长是男性尿路感染的诱 发因素 ⑦ 医源性因素: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 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可致尿路黏膜 损伤,如将细菌带入泌尿道,易引发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