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讲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第四讲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四、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中国是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突发 性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 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据统计,近年来,除地震以外的各类地质灾害平均 每年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济财产损失上百亿元。
地质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
一般性地质环境问题盐海海渍岸水化侵入、蚀侵水、、土海沼流面泽失倒化、灌、冷河浸湖田萎、缩地、面地沉方降病、、
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专属的地质环境问题岩矿土山工地程质地环质境环问境题问煤矿题层井沙膨黄港自热土胀土口燃害液土湿淤化涨陷塞缩、、、冻水软土库土冻淤触融积变、、、
第四讲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提纲
•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 三、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 • 四、我国地质环境问题 • 五、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途径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定义 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
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 (1)形成条件; (2)现象与地质作用的因果关系; (3)影响对象。
1、灾害就其本意是指后果,而不是现象本身。 2、灾害是指其后果对人是不可接受或不可忍受(危害性
最高的等级)的,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物。 3、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能量集中的特点。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 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新构造运动活跃 •地形复杂
在上述地质环境条 件下,西部和中部主要 有:地震、崩塌、滑坡、 泥石流、冻融、沙漠化、 水土流失、黄土湿陷等。 东部主要有地震、地面 变形、河湖灾害、海岸 灾害及盐渍化、沼泽化 等地质环境问题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在印度 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 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 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 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 轮廓,是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和繁多的根本原因。
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全国处京、津、沪、豫、甘、宁、新以外的各省都发现 岩溶塌陷灾害,总数近3000处,塌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 多平方公里。
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为矿山采空塌陷 严重发育区,全国工发生矿山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坑 1595个,塌陷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类型分类 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和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 内动力地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2)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 突发的和渐进的地质环境问题。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灾害的内涵
1984年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 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 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致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受 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及 地质过程。
与灾害的定义具有相同的内涵; 强调结果; 强调发生的过程; 强调自身的属性。
害的区分的必要性 地质环境问题内涵小、地质灾害内涵多,前者包含
后者。 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
《地球科学大辞典》——“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 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 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 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 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对其范围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470 278
1990
1990年-2004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数
1573
1230 1160
1029
432 382
300
1992
1994
1996
1998
1080 962
864 788
2000
2002
868 850 682
2004
2006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 400多个城市缺水 ✓ 108个严重缺水 ✓ 有310个城市以地下 水为供水水源 ✓ 有近50%的城市地 下水受到污染,且在 不断恶化 ✓ 影响工业产值200亿
大中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
严重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石家庄 太原市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与地质环境背景有关
体系不同; 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社会管理及
风险防范措施不同。
三、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
一般地质灾害滑火坡山、、泥地石震流(、含地海面啸塌)陷、崩塌、
突发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矿坑突水、突泥
矿山地质灾害瓦斯突出与爆炸
专属的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地质灾岩害爆堤水坝库管塌涌岸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 (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 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环境问题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 带的特点。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 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 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我国较为 常见地质环境问题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等,1998)。
四、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四、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四、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全国每年由于崩、滑、流等突发 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达上千人。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