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教程》人大_第12章

《经济学说史教程》人大_第12章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第二节 为人类未来探索的两位革命导师的早期活动
• 在柏林服兵役期间,与当时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建立了
密切关系,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参加斗争。他发 表的《谢林论黑格尔》和匿名出版的小册子《谢林和 启示》等著作,批判了谢林诋毁黑格尔及其哲学,以 及为基督教和威廉四世反动统治辩护的反动观点。 • 1842年11月,恩格斯去英国曼彻斯特一家大纺纱厂 当办事员途中拜访任《莱茵报》编辑的马克思。这是 两位革命导师的第一次会见。 • 恩格斯到英国后,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科学研 究已开始形成暴力革命思想,并已开始由一个革命民 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革命无产者。
经济学说史教程
12
第二节 为人类未来探索的两位革命导师的早期活动
二、恩格斯早期的活动和思想变化
•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普鲁士
莱茵省资本家家庭,青年时代的恩格斯为摆脱家 庭的束缚和影响而经常与自己作斗争。 • 恩格斯进中学念书时就已萌发了憎恨专制制度和 官吏专横的思想,中途辍学去他父亲的公司当办 事员,后又在一家大公司当练习生。对黑格尔哲 学和批判宗教著作的研习,使他形成了比较明确 的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839年3月 写成并发表的《乌培河谷来信》,反映了他在这 个时期的民主主义观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 15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 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卢格创办《德法年鉴》
杂志,在其中发表了《犹太人问题》、《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论文,表明他最终完成了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 主义的转变。 • 在1844年4—8月间写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 发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 的考察,对自己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 义思想作综合性的阐述。
经济学说史教程 22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 《哲学的贫困》分为两章: – 第1章名为“一个科学的发现”,主要是批判蒲 鲁东的所谓构成价值理论。马克思完全肯定劳 动价值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资本家 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的基础上的,并提出了 与古典学派根本不同的剩余价值理论。 – 第2章名为“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面、 深刻地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 点。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经济范畴的客 观性和历史性,还论述了关于简单协作、工场 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
第二节 为人类未来探索的两位革命导师的早期活动
一、马克思早期的活动和思想变化
•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
的一个律师家庭。曾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 系学习,但研究得最多的是历史和哲学。他在柏 林上大学期间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 毕业后在《莱茵报》当编辑,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其中包括《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坚决站在 维护贫苦农民利益的立场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对 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产生了马克思对政治经 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动机。
经济学说史教程 14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一、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是从1843年10月
到巴黎以后开始的。在旅居巴黎期间,马克思专心 致志地研究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德国唯物主义 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的摘录和评 语,现一般称为《巴黎笔记》。 • 马克思写作《巴黎笔记》是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写作 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 书名定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现还保存下 来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这部巨著手 稿的一部分。
经济学说史教程
21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哲学的贫困》
• 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
产生、萌芽。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 与资本》和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重要标志。 • 《哲学的贫困》是一本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 它是为批判蒲鲁东主义而写的一本论战性著作。蒲鲁 东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出版了一 本《贫困的哲学》宣称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交换在“本 质上是正义的” ,幻想通过改良消除资本主义社会 矛盾,企图在保存小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普遍 平等与幸福。
经济学说史教程 1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二、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 恩格斯在1842年去曼彻斯特以后,在从事工人 生活的考察、研究的同时,便对亚当· 斯密、大 卫· 李嘉图、詹姆斯· 穆勒和让· 萨伊等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的经济著作开始进行研究。在《德法 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已充 分表明恩格斯这时已完成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经济学说史教程
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 马克思主义之产生于40年代,还是与当时已存在
的人类先进思想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就直接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站 在无产阶级立场,运用科学的方法,批判地吸收 了他们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 规律,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说史教程 11
第二节 为人类未来探索的两位革命导师的早期活动
• 马克思由于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又进一步促
使他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 共产主义。 • 马克思辞去《莱茵报》编辑以后,从事《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一书的写作。从这著作手稿中看出,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持坚定批判态度, 并已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影响,因而在 形成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上跨出了一大步。
经济学说史教程 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6世纪开始产生、发展 以后,到19世纪40年代,在西欧各主要国家已占 居统治地位。 • 首先是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瓦特发明蒸汽机起 就已开始了产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已经完成。 • 其次是法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工业革命的 进展也非常迅速。 • 最后是德国,产业革命的进程虽然比英、法落后 一些,但资本主义在这时也有所发展。
本章重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矛盾斗争焦点的德国, 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 展。马克思、恩格斯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 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恩在他们合著的《德 意志意识形态》等书中,奠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 论基础。马恩40年代后期的著作,如《哲学的贫困》、 《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等书中的经济理论,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第二版 主编 陈孟熙 副主编 郭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说史教程
1
第四篇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确立 •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
经济学说史教程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 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而来的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明显和尖锐。无产阶 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不自觉的状态走上自觉 状态,由捣毁机器转向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由争 取改善生活条件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由无组织 的斗争走上有组织的斗争。这些斗争都充分表明 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它既为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的革命理论 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也为创立这一理论提出了 迫切要求。
经济学说史教程 19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四、《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商定共同写作《神圣家族》 的同时,还着手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 是他侨居曼彻斯特期间,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科学社 会主义形成初期的优秀著作。它和《神圣家族》 在所述内容和方法上虽有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 是一致的,即都同样从革命的唯物主义出发,并 同样得出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的结论。
8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 马克思主义还必然要在德国产生。当时德国存在
着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和封建统治的矛盾,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以及反对外国统治的民 族矛盾 。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所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担只能寄托在无产阶级身 上。德国的先进思想家们必须以全新的观点来正 视无产阶级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使命。这样, 德国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便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和极为有利的条件。
20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五、《德意志意识形态》
• 马恩合作的第2部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
他们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 • 全书有两卷。第1卷批判费尔巴哈和布· 鲍威尔、施 蒂纳的旧的哲学观点,第2卷批判“真正社会主义”。 • 马恩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对历史上的各种不同所有制的形成作了唯物 主义的解释。论述了历史上已有过的四种所有制形 式的区别,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暂时性。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
三、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研究的开始
• 起初,在《德法年鉴》出版后,二人便开始了通信
往来。1844年,恩格斯从曼彻斯特回国途中第二次 会见了马克思。从此,这两位革命导师就为共同创 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斗 争奠定了基础。 • 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历史 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对价值 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原来两人对劳动价值论 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在《神圣家族》中,则已接 近于肯定劳动价值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