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简介
语言和宗教:在1993年,秘鲁的主要语言西班牙语是80.3%的5岁以上秘鲁人的第一 语言。一些印第安土语在部分地区同时通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克丘亚语,16.5%人口 以此为第一语言。分别有3%和0.2%的秘鲁人以其他土语和外国语言为第一语言。根 据199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89%人口称自己为天主教徒、6.7%为福音神学信仰者、 2.6%为其他宗教信仰者、1.4%为没有宗教信仰。 多种族国家:秘鲁是多种族国家,在过去5个世纪由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印第安人在 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之前已在秘鲁土地聚居数千年,但由于传染病散播,他们的人口 从1520年代的估计约900万下降到1620年的60万。西班牙人和非洲人在殖民统治期 间大量涌入,与原住民互相融合。秘鲁独立后逐渐有来自英格兰、法国、德国、意 大利和西班牙的欧洲移民定居。奴隶制取消后,中国人在1850年代开始进入该国工 作,并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族群。2008年秘鲁华人约占10%,多为广东和福建等地 移民,部份已不懂中文。其他移民包括阿拉伯人和口约2800万,是南美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1950年到 2000年 间,该国的人口增长率从2.6%下降到1.6%;截至2005年,72.6%人口居于城市地区, 27.4%居于郊区。1993年人口普查人口超过200,000的城市有利马、阿雷基帕、特鲁 希略、奇克拉约、皮乌拉、伊基托斯、钦博特、库斯科和万卡约。有些研究表明,在 秘鲁、流动人口中女性更多地来自于大城市周围。显然,在这些郊区农村,男性人口比 例大,相反,在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则女性化趋势加强。
•
•
宪法:现行宪法于1993年12月31日生效。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 增设第一、二副总统、国会两院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2000年11月, 秘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不得连任。议会称国会。一院制。国会拥有立法和 监督职能。 秘鲁是发展中国家,2005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773,2006年人均收入折合为3,374美 元;51.6%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包括19.2%人口非常贫穷。在历史上,秘鲁十分依 赖出口赚取外汇,以进口物资及偿还外债,整体经济表现也与出口息息相关。虽然出 口为国家带来庞大的收入,但秘鲁无法发展出自给自足的经济,收入分配仍然不均。
•
•
位置: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九位。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 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 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 资源: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 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目前石油 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 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 国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将巩固民主、人权、民主安全、地区一体化、 贸易和投资、护侨和对外文化宣传作为外交优先目标。秘主张遵循国际法、 联合国宪章和泛美体系的准则,推动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权;强调外交 为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发展同周边及其它拉美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一体 化进程;加强同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工业化国家以及亚太国家的关系;主 张在反毒、反恐、反腐和扫除贫困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秘现与129个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 秘鲁是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十五国集团、太 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里约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亚马孙 合作条约、南美洲国家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等国际 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1998年11月,秘鲁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秘鲁
人力1001 王晓昕 王慧敏
中文名称: 秘鲁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Peru 简称: 秘鲁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利马 主要城市: 卡亚俄,伊基克,库斯科 官方语言: 西班牙语 货币: 新索尔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国家领袖: 总统奥良塔· 乌马拉 人口数量: 29,496,000(2011年) 人口密度: 23人/平方公里(2011年) 主要民族: 印第安人,印欧混血种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国土面积: 1,285,216平方公里 水域率: 0.41% GDP总计: 1849.62亿美元(2012年预计) 人均GDP: 6,069美元(2012年预计
同中国的关系 1856年秘鲁在香港设立领事馆;1874年6月26日,中 秘二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 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878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 美西秘三国首任公使,因秘智太平洋战争陈未能抵秘呈递 国书。1881年郑藻如被任命为第二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 并于1884年6月抵秘,清朝政府正式设立驻秘鲁公使馆。 1971年11月2日中秘建交。2005年6月,托莱多总统对中 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3月,加西亚总统对中国进行国 事访问,中秘两国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秘是中国 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对象国之一。 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5年,双边贸易额28.85亿美 元,同比增长48.5%,其中我国出口6.09亿美元,进口 22.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52%和49.32%。我国已 成为秘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秘鲁政 府在2008年5月16日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 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 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并在 5月1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总统府降半旗向中国四川汶川 大地震遇难者志哀。
秘鲁干尸阵
•
•
•
• 秘鲁的货币是“索尔”,与美元汇率大致为3.2-3.3:1, 人民币不能与埃索直接兑换。 • INTIS,秘鲁币,过去货币名称叫“印蒂”(INTIS),面 额很多,由于货币贬值,最高面额达到500万印蒂。1991 年,该国发行新币“新索尔”面额有5、10、20、20、50、 和100索尔。 • 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埃及才有木乃伊,在秘鲁同样也 有着数不尽的木乃伊。古代玛雅人相信,人在母亲的肚子 里是坐着的,所以他们把死去的亲人尸体采用坐姿放置在 露天的坑中。由于秘鲁天气干燥少雨,于是这些尸体慢慢 变成了风干的木乃伊,有一些毛发皮肤都保存完好。路边 的木乃伊成为了秘鲁一道奇异的景观。
•
第三产业占秘鲁国内生产总值的53%,第二产业占22.3%,第一产业占15%,税收占 9.7%。近年秘鲁的经济增长受惠于宏观经济稳定、贸易条件改善以及投资和消费的 增加。2006年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后,两国双边贸易额预期将会提高。秘鲁的 主要出口货物有铜、黄金、锌、纺织品、鱼产品等;最大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中国、 巴西和智利。
•
秘鲁的经济政策在近数十年大幅摆动。1968-1975年胡安· 贝拉斯科· 阿尔瓦拉多政府 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征收外资公司、实行经济干预以及扩 大国营企业规模。这些政策的目的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以及摆脱对发达国家的过份依赖, 但最终收效甚微。虽然如此,但大部分改革政策持续推行到1990年代,直至阿尔韦 托· 藤森政府终止物价管制、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外资直接投资的限制,私有化大部 分国营企业。自1993年起,秘鲁经济稳定增长,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曾一度陷 入衰退。
秘鲁贫富差距
• • 2011年3月,据世界银行发行的《秘鲁处于新时代的门槛》一文显示, 秘鲁是过去十年间拉美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平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达到3.8%,仅次于巴拿马的4%。这个增长造就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 境,为改善人民的福利创造了条件。然而该银行同时指出,虽然有了很大的 进步,但秘鲁在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方面仍落后于拉美的其他国家。 据该银行称,最近几年秘鲁大部分贫困指标的下降是产生在城市边缘地 区,这些地区本身就具有成为活跃的、有很好的收入的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和 很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在那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贫困程度只得到了很小的 缓解。“因此,贫困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山区农村,66%的 山区居民生活在贫困中,1/3的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另外,世界银行表示,秘鲁仍然存在很大的城乡不平等现象,很高比例 的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尽管最近五年间收入的不平等状态已经下降,但同拉 美其他国家相比,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该银行指出,秘鲁贫富差距已经加大。 “虽然从国家贫困率下降来看,秘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得以改善,但是可以 肯定的一点是,富裕人口的收入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在秘鲁的大、中、 小城市之间,收入的极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比较引起注意的一个指标是,秘鲁在保障其所有国民享有相同机会方面在 拉美处于落后水平,与其处于前列的经济指标正好相反。这就意味着,在贫 困环境中出生的秘鲁小孩,很可能一生都生活在贫困中。人类机遇指标显示, 在同等享受社会服务机会方面,秘鲁在拉美17国中排名第13位,造成这种现 象的原因之一是区域差异。例如只有68%的人口可以享受到卫生服务。 秘鲁的经济类似于印度,穷得太穷,富的太富,而且,秘鲁的飞机场,自来 水公司,电力公司和货运公司都是国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