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
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
(2)手术安全防护措施到位;(2分)
1正确使用约束带,以防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1分)
2护理人员全程陪护;(1分)
(3)患者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有防护。(2分)
8.科室应备有辐射防护用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消毒;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范:(4分)
(1)有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到位;(1分)
(2)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1分)
(1)限制区各室每日术前30分钟开启层流净化系统,术后30分钟关闭;物表、地面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1分)
(2)半限制区各室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层流净化或紫外线消毒等);物表、地面每日清洁擦拭2次;(1分)
(3)非限制区各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物表、地面每日清洁擦拭1次;(1分)
3.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介入急症抢救预案,急救技术及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3分)
4.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分)
5.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3分)
6.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处置、及时记录,记录准确、完整:(6分)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2分)
9.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执行标准预防,安全防护用具齐全。(3分)
10.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密闭转运,交接有记录。(3分)
30分
现场查看
查阅资料
质量
管理
1.科室各项工作制度、技术操作常规及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落实到位。(2分)
2.工作流程合理,认真落实接诊、手术配合、抢救、观察等各项工作。(3分)
(4)地面和物表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采用400-7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1分)
5.科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监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2分)
6.灭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存放、使用符合《消毒隔离质量标准》:(4分)
(2)观察患者穿刺肢体的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或肢体麻木,则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相应的处理;(2分)
(3)观察患者面部皮肤有无潮红、丘疹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2分)
7.患者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6分)
(1)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急诊危重患者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以准确识别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2分)
3.护理人员应掌握全面的基础医学知识、多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操作及急救技能。(3分)
10分
查阅资料
医院
感染
管理
1.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2分)
2.医护人员进入介入手术室须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3分)
3.严格限制参观人数,防止交叉感染(手术间<30㎡,参观人数一次不超过3人)。(3分)
4.科室各区域空气、物表、地面每日清洁、消毒:(4分)
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
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
年月日检查人
项目
内容及要求分值检查方法检查情况扣分环境
管理
1.科室布局、设施设备符合等级医院评审建要求:(3分)
(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符合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分)
1操作时使用面积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技术操作等相关要求;(0.2分)
(1)各类高质耗材资质齐全,均为卫生部招标产品;(1分)
(2)专人、专柜管理,定期检查,无过期;(1分)
(3)有出、入库记录;(1分)
(4)各类高质耗材使用后,应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识别标识(将耗材的标签条形码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1分)
12.植入患者体内的无菌耗材,应做到器材来源可追溯。(3分)
(1)灭菌物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并按照灭菌先后顺序摆放,取放符合要求,标识醒目,在有效期内;(2分)
(2)一次性物品专柜存放,定期检查,无过期,做到一人一用一处置。(2分)
7.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分)
8.连台介入手术时,前台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应重新消毒手臂,更换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用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地面及用物,并进行空气消毒20分钟。(3分)
3.科室环境安全、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温度22-26℃,相对湿度50-60%。(1分)
4.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定位放置。(2分)
5.急救通道宽敞、便捷、无障碍物。(2分)
10分
现场查看
人员
管理
1.护士长应有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介入临床护理工作经验。(3分)
2.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分)
(3)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有考核,有记录;(1分)
(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有健康档案。(1分)
9.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介入治疗、护理等方面及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2分)
10.认真落实大型仪器管理制度,做好防水、防电、防火等安全防范工作,有记录。(2分)
11.各类高质耗材如指引导管、导丝、球囊等使用管理规范:(4分)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抢救复苏设施;(0.3分)
3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响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并配备高压注射器;(0.5分)
(2)各类设备使用、管理符合规范,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有记录。(2分)
2.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各区划分明确,标识醒目。(2分)
13.急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固定”,完好率达到100%,班班交接,有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有记录。(3分)
14.常备药品做到分类放置、定期检查,无过期失效现象。(3分)
15.各类气体定位置、分类放置,标识醒目,使用管理规范。(3分)
50分
现场查看
查阅资料
随机考核
标准分:100分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