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新竹镇中心学校 吴奇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
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
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85:4
1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63=4
2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5、分数形式的比例
63=4
2,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板书: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12:()=():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做练习十第1.2题
五、作业基础训练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 6 = 2 : 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