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考《国际经济法》复习题集(第890篇)

法考《国际经济法》复习题集(第890篇)

2019年国家法考《国际经济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波尔多是甲国地名,中国某企业为了推广其酒产品。

拟为该产品注册“波尔多”商标,据查波尔多是甲国驰名的葡萄酒产地,在甲国注册为地理标志。

依《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只要中国某企业有关“波尔多”的商标注册申请在先,商标局就可以为其注册B、如该注册足以使公众对该产品来源误认,则应当拒绝注册C、该企业利用波尔多这一地理标志只是一种暗示,不应拒绝注册D、如允许来自甲国波尔多的酒产品注册“波尔多”的商标,而不允许中国企业注册该商标,则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7章>第1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地理标志的保护。

依《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第2款,禁止将地理标志作为任何足以使公众对该商品来源误认的使用,即禁止误导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A称“只要该企业有关‘波尔多’的商标注册申请在先,商标局就可以为其注册”是错误的,B正确。

依该条第3款,禁止利用商标作虚假的地理标志暗示的行为,即应拒绝商标注册或使商标无效。

C错。

D是混淆项,这里并不涉及国民待遇问题。

2.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措施存在很大的不同,根据我国两反一保条例,下面有关保障措施及反倾销措施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均应针对特定来源货物的进口实施B、采取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都须证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C、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均包含价格承诺D、保障措施可以针对公平贸易行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保障措施【答案】:D【解析】:《保障措施条例》第23条规定:“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

”选项A错误;《保障措施条例》第2条规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保障措施。

”而《反倾销条例》第2条规定:“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

”选项B 错误;《保障措施条例》第23.关于版权保护,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伯尔尼公约》的补充?(2010年卷一41题,单选)A、明确了摄影作品的最低保护期限B、将计算机程序和有独创性的数据汇编列为版权保护的对象C、增加了对作者精神权利方面的保护D、无例外地实行国民待遇原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7章>第1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A项,《伯尔尼公约》规定了摄影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的最低保护期限为作品完成后25年。

所以A错误。

B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对《伯尔尼公约》的补充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保护客体方面,将计算机程序和有独创性的数据汇编列为版权保护的对象;在权利内容方面,增加了计算机程序和电影作品的出租权。

所以B正确。

C项,《伯尔尼公约》要求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有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该公约是首次规定作者的精神权利。

TRIPs协议没有明确规定作者的精神权利4.中国某航运公司承运一批从中国出口至加拿大的工艺制品,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发现有部分发生碎损。

该批货物受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其中应由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情况是哪项?( )A、货物碎损是因为承运人野蛮装载,未尽适当和谨慎的管货义务B、货物碎损是因为船员驾驶船舶不当,与其他船舶相撞致使货物受损C、货物碎损是因为海上风浪过大,虽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仍受损D、货物碎损是因为该批货物本身质量问题所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调整班轮运输的国际公约【答案】:A【解析】:A属于承运人未尽管货义务,所以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B属于承运人在驾驶船舶过程中的过失,因而承运人可以免责;C属于天灾,承运人可以免责;D属于货物本身所固有的瑕疵所造成的损失,所以承运人也可以免责。

故只有A情况下承运人应承担责任。

5.2013年3月,中国云南西樵公司与马来西亚罗迪公司签订DAP(昆明)的合同买卖一批橡胶制品,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下列哪一选项属于该买卖合同的约定内容?A、昆明为该买卖合同的装运地B、卖方须将货物运至昆明交给买方C、卖方须将货物运至昆明,卸货后交给买方D、卖方应负责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主要内容【答案】:B【解析】:DA T和DAP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增加的贸易术语,二者都规定需在指定目的地交货,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DA T术语下,卖方承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并交由买方处置的义务;而在DAP术语下卖方只需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即可,无须承担将货物从交通工具上卸下的义务。

本题选项AC错误、B正确;DAP和DAT术语下都是卖方办理出口手续、买方办理进口手续,选项D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6.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分三批履行,其中第二批出现了质量问题。

请问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只要第二批货物的质量问题构成根本违约,买方即可宣告合同对该批货物无效B、只要第二批货物的质量问题构成根本违约,买方即可宣告合同对已交付或今后交付的各批货物无效C、如第二批货物的质量问题构成一般违约,买方可宣告合同对该批货物无效D、如第二批货物的质量问题构成根本违约,买方仅可宣告合同对该批货物和今后交付的货物无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3节>违反合同的补救办法【答案】:A【解析】:《1980年公约》所称的宣告合同无效与《合同法》中的解除合同含义基本相同。

根据《1980年公约》第73条关于根本违约对解除合同影响的规定,单批货物根本违约时,非违约方肯定有权解除该批合同,故A项正确。

根据《公约》第73条,单批根本违约对解约权的影响取决于个案中各批次货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但本题题干中无法判断各批次货物的关联关系,因此BD两项的结论都过于武断,BD项错误。

在任何情况下,解约权的行使都须以根本违约(而非一般违约)为条件,故C项错误。

7.中国某化工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向中国商务部提起对从甲国进口的该类化工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申请。

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强制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B、商务部认为有必要出境调查时,必须通过司法协助途径C、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D、甲国该类化工产品的出口商是反补贴税的纳税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反补贴措施【答案】:C【解析】:商务部只能建议而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或出口国政府作出承诺,故A项错误。

两反一保调查属于行政措施,国际私法中所称的司法协助只适用于司法机关(法院)相互之间的协助,商务部作为行政机关不能适用,故B项错误。

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故C项正确。

反补贴税的纳税人为补贴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故D项错误。

8.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现下列哪一情况时,不能再通过司法手段干预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行为?(2015年卷一42题,单选)A、开证行的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B、受益人交付的货物无价值C、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串通提交假单据D、受益人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

A项,最高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的,应当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地进行了付款;(二)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三)保兑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义务;(四)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

”A项正确。

B、C、D项,同时,根据该规定第8条、9条,B、C、D项均为信用证欺诈的具体表现,相关当事人发9.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低价销售某化丁产品,中国化工产业向商务部申请反倾销的调查,调查涉及价格承诺问题,依《反倾销条例》的规定,有关价格承诺的下列说法,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一旦作出价格承诺,商务部则必须接受B、商务部在对倾销及其损害作}}{肯定的终裁裁定后才可以寻求或接受价格承诺C、价格承诺和反倾销税可以同时使用D、甲公司违反其价格承诺的,调查机关可以立即决定恢复反倾销调查>>>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反倾销措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33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对倾销及其损害作出肯定的初步裁定前不得寻求或接受价格承诺,B 错,是初裁,不是“终裁”。

第33条同时规定,调查机关不接受价格承诺的,应当向有关出口经营者说明理由,对价格承诺,调查机关并非必须接受,A错误。

价格承诺和反倾销税不可以同时使用。

C错,D正确,参见《反倾销条例》第36条。

10.2006年初,甲国X公司(卖方)与中国Y公司(买方)订立货物买卖合同。

Y公司向中国某银行申请开出了不可撤销信用证。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Y公司派驻甲国的业务人员了解到,该批货物很可能与合同严重不符且没有价值,于是紧急通知Y公司总部。

Y公司随即向有管辖权的中国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裁定止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

依照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A、Y公司须证明存在X公司交付的货物无价值或有其他信用证欺诈行为的事实,其要求才可能得到支持B、开证行如发现有信用证欺诈事实并认为将会给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也可以向法院申请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C、只有在法院确认国外议付行尚未善意地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才能裁定止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D、法院接受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申请后,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答案】:C【解析】:在信用证欺诈的情况下,法院发出止付令的条件有三:其一是有欺诈的确凿证据;其二是申请人提供了充分、可靠的担保;其三是任何一家关联银行没有善意的付款或承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