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探讨吴志宝
发表时间:2019-07-08T16:09:09.8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吴志宝[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各种创新技术得到全面应用,从社会生产到日常生活,对电能的依赖度增加,变电一体化实施能够确保电能供电稳定性,这种操作完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山西朔州 0385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各种创新技术得到全面应用,从社会生产到日常生活,对电能的依赖度增加,变电一体化实施能够确保电能供电稳定性,这种操作完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运行,能够全面完成各项目标,提升供电用电品质,有效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可以说,传统变电站设备维护并不科学,不能从资源上进行最佳配
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主观客观原因造成的维护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变电运维效果。
基于此,本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难点
在变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大,在之前的变电设备运营模式之中,停电检修的工作必须要有运营方和检修方同时在场,这样的情况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模式的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已经和电网的飞速发展脱轨,不能够满足当前电网发展的要求。
1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
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难点
2.1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虽然对电力系统运行有一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这些难点问题如果不解决,则会影响全网用电供电质量。
只有全面进行难点分析,正确进行处理,才能控制难点,使不同电压等级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工作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说,电网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想保证整体过程安全稳定,则需要相关人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准确分辨电网运行缺陷与难点,这样才能更加合理科学的做好电网控制。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做好电网维护,则要相关技术运维人员学习全网运行规律,通过熟练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对电网进行有效控制,全面提升设备运行能力,保证电网供电稳定。
2.2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运维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强的操作,没有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前,需要全网技术人员进入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测,通过仪器测定、人力观察,对相关设备做好现场分析,针对不同的故障点位进行现场处理,满足设备良好运行的需要。
现场检测完成以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汇总与分析,并把结果上报到调度部门,确保设备维修到位合理,设备现场检修包含设备检修和设备验收两项主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工作整体性。
实施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后,电力设备的检修主要由运维人员来完成,对电力设备检修的方案制定、计划落实全面负责,确保维修方案合理性,使设备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处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这样就增加了现场检测检修的危险性,只有全面控制好现场施工作业的难点,才能保证设备顺利检测完成,实现稳定安全用电总体目标。
2.3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两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这使得运维人员工作量加大,并且安全风险加剧,如此运维人员可以在设备检修不慎或变电运行调节等过程中受不良因素影响,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变电运维工作也不能有效完成,这必然会影响电网的运行。
3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措施
3.1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执行标准、管理方式
为实现良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效果,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彼此配合,而良好的机制体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备策略。
因此,要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执行标准、管理方式等,让参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人员,包括管理层、安全部门、一线工作人员,都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惩罚方法等。
目前,变电运维工作已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但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可行性,不断完善。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机制、工作标准的制定,必须严肃、认真、细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明确的、具有权威的规则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引导、指导,保证每个岗位上的电力工作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任务。
3.2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意识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在很多地方仍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不断磨合,而每一个工作人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将会影响到整体的变电运维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培训、考核,让每一个参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有效理解工作范围,合理处理突发事件,严格控制安全隐患,从而提升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此外,要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正确引导,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严肃性与重要性,认识到一旦自身工作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此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获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3.3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中的激励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的运行和维护,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
因此,在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关注。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电力企业可以利用奖惩制度,通过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效率和质量与技术人员的薪酬挂钩,通过奖金的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此外,电力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时,企业通过规范员工的生产质量以及管理模式。
通过激励机制不断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技术人员和员工自主的学习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知识和管理理念,使得员工能够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使得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得到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情况,还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检修交叉与工作重叠等问题状况,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都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工作创新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如何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J].曹立忠.中外企业家.2017(32)
[2]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滕跃铭.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5)
[3]基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分析[J].刘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