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言阆中市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意义老城面临的突出问题:老城现今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
要对古城实施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减缓它的压力。
通过新城的开发建设,将老城的一些功能尤其是行政功能通过土地置换,转移至新城区,来达到有效保护古城的目的。
只有把行政职能分解出去,才能通过置换作用,通过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空间结构的调整,才能增加城市空间的有效供给,达到满足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
老城的扩张建设要迅速减少,通过减少需求,疏解城市功能来减少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要严格控制现有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并最终实现人口在一定范围的净减少,进而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
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意义:阆中市能否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能否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及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心区的开发建设的成功就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新中心区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才能带动整个新区(包括居住区、工业区)的整体发展,进而带动阆中市新的跨越式发展。
1 总则1.1 为使阆中市新中心区的城市建设能够协调有序发展,控制和引导新区建设和改建,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设施及环境,特编制本规划。
1. 2 规划背景·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及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设想。
·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总规的宏观意图。
1. 3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文件;•《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阆中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及各种现状资料。
1. 4 本规划以国家上述有关政策、规范、规划为依据,并与有关专项规划协调,规划中使用的土地分类代码,计算标准等均按国家有关统一标准执行。
本规划中未详细规定的有关城建的标准均按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1. 5 本规划的现状时间界定:依据项目委托时所提供的现状和规划资料所认定的截止时间。
1. 6 本规划包括文本、实施细则、图则、和图纸等四部分。
经批准后的文本、实施细则和图则,应作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和指导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2 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2.1 规划范围•阆中市新中心区位于七里镇,紧邻现从南充方向来的入城大道——七里大道。
西临七里大道,北靠东山路,南为长青大道,东依体育路。
北距阆中市老城区一公里左右。
•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为约1.89km2(注:以周边城市道路中心线为计算范围。
)2.2 规划性质:规划区是阆中市新中心区,将成为阆中市新的行政、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中心。
2.3 规划规模:规划区用地规模为1.89km2,人口规模为18000人。
3 规划原则3.1 高标准为原则:本规划以高标准为原则,对它的各项用地、指标以及中心区的配套基础设施都应高标准、高起点配置。
3.2 整体性原则:新区的开发建设要充分依托老城区的改造开发以及旅游开发等城市建设相融合;同时对新区的规模要合理分析,进行合理配套,新中心区的建设还应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与新城开发建设通盘考虑。
3.3 前瞻性原则:本着前瞻性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新中心区的规模、发展及其位移。
3.4 经济性原则:新中心区建设考虑可操作性和近期实施的可能性,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利用资金,树立新区的面貌。
3.5 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本着为管理、建设服务的宗旨,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4 土地利用规划4.1 根据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新中心区的性质为阆中市新的行政、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中心。
4.2 用地空间结构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规划区的用地性质和用地结构及与老城区、新区、工业区等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确定的。
4.3 在上述用地结构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对新中心区用地作以下具体规划:4.31 用地规划结构•以中央景观大道------长安大道和巴都大道及其两侧各20米的绿化带形成“T”字形的绿化景观轴,并将四个功能片区有机串联在一起;•行政中心区:规划区的最北端东山路至元宝街地块形成行政中心区,主要是市直属行政及其它行政办公机构等设施,并布置相应的居住组团及配套设施;•商业中心区:元宝街至华胥路的带状区域,主要功能为大型商业中心、旅馆、金融业以及步行商业街区等;•文娱中心区:以江南高级职业中专为依托,规划布置了影剧院、文化活动以及文艺出版等功能。
•综合服务片区:以居住及商住综合为主,保留现状医院,形成中心区的综合服务片区。
4.3.2 用地结构:•居住用地:主要在华胥路南侧、七里大道东侧的四个街区内规划为居住用地,以及巴都大道以北及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东侧规划了三块居住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采用平原地区常用的方格形道路网。
并相应设置了配套的广场、社会停车场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在景观大道两侧、华胥路的南侧设置了文化娱乐用地,与现状的江南高级职业中专共同构筑新中心区的文娱中心区。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在华胥路北侧的两个街区内形成带状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有利于中心商业轴向东纵深发展。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在巴都大道两侧规划了行政办公用地。
•公共绿地:规划沿主要道路设置了大量的带状绿地,构成“T”字形的绿化景观轴,深化了总体规划中的点、线、面的绿化系统,提供了向外延伸、拓展的绿色通廊,将周围大片的面状绿地串联起来。
•市政设施用地:在景观大道的西侧,靠近行政办公用地,规划邮政设施用地。
对于现状的变电站,规划予以保留,但线路改道。
(以上用地面积指标详见文本附表2)4.3.3 商业设施宜成片综合开发,以利于形成商业步行街或步行商业区,并加强与城市交通设施的结合。
4.4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为实现良好人居综合环境和条件,以及继承和发扬阆中市的山水文化城市特色,应重点控制土地开发强度,高标准地配套市政服务设施,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加强商业、文化氛围,以增强新区吸引力。
4.5 规划区内的建筑高度应按照文本附表四“规划区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建筑限高要求进行建设,其它则按其建筑类型遵照相关建筑规范要求进行建设。
4.6 建筑的退后道路红线主要依据建筑的高度和位置:建筑层数越高,退后越多;越靠近主干道,退后越多。
一般低层建筑退2~4米,多层建筑退3~5米,中高层建筑退5~8米,高层建筑退8~15米。
4.7 建筑的地下部分可作为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设施,以及配建停车库和仓储、设备用房等。
其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的计算中,但应留出与城市公共活动和公用设施相连的必要出入口和通道。
5 道路交通规划5.1 规划区内道路按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划分,道路控制点座标及标高详见图则。
5.2 有关道路红线宽度规划控制如下:5.3与市政府广场相对的主要景观大道即巴都大道红线宽度为80米,道路中心设计为30米宽的绿化长廊,两侧道路设计参考车速为30公里/小时。
5.4 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5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40公里/小时。
5.5 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4m、40m两种,其中40m宽道路设计参考车速为30公里/小时;24m宽道路设计参考车速为20公里/小时。
其中巴都大道以北用地内是否增加道路,视具体行政用地地块大小而定,优先满足地块大小的要求,实施中可暂缓执行。
5.6 支路红线宽度为16米,设计参考车速为15公里/小时。
5.7 以上道路断面及交叉口形式见图则,城市主次干道上交叉口均设置人行横道,其最小宽度为5米。
5.8 各街坊、地块出入口(即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的设置位置,须符合图则中的有关规定。
5.9 从道路交叉口道路中心线的交点算起:城市主干道70米以内,城市次干道50米以内及支路在弯道侧向视距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和公交停靠站,具体开口控制须符合图则的有关规定。
5.10 社会停车场根据25平方米车位指标计算。
各地块规划停车位为下限。
5.11 规划区内人、车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留出足够的人流疏散广场,在公共活动场所和人行横道处须考虑无障碍设计。
5.12 消火栓分布沿城市主干道双侧错开布置,其他道路上为单侧布置。
5.13规划区于华胥路和体育路的相交处设置一近期使用的客运站,远期则迁至火车站片区,相应土地将置换成文化娱乐用地。
6 绿地景观规划6.1 规划区内景观控制主要反映在绿化、建筑高度和城市轮廓线控制。
按地块所在位置进行控制,并落实到地块的分图图则中。
6.2 景观控制重点处理好主要景观轴线、主要视线通廊、特色风貌区以及景观节点,将该地区的建设纳入组织有序的城市空间中。
6.3 组织好景观系统,形成良好的景观特色:●两条景观轴线:沿长公大道和长安大道组织“一横一纵”的“T”字形景观轴线。
●一条视线走廊:保证80米长安大道的视线通透,能够与景色秀丽的东山园林达成视线联系,将它也纳入中心区的绿地景观系统中来。
●四个特色风貌区:•行政中心风貌区:作为阆中是新的行政中心区,将体现现代、高效的办公特点。
•商业中心风貌区:此区应该体现繁华的商业氛围,通过裙房、广场、连廊、天桥、、小品广告等多种要素,形成尺度宜人的商业风貌景观特色。
•步行商业街风貌区:完全的步行化,小品、雕塑、绿化、变化丰富的铺地以及宜人尺度的商业建筑,构筑独具特色的步行商业街风貌。
•文娱中心风貌区:发扬文化传统,创造文化载体,规划形成文化中心区。
●四个景观节点·两条景观轴线的交点为中心景观节点,结合周围建筑及水体,形成反映行政中心的景观节点。
·在长公大道西侧入口处布置开敞绿地,形成进入新区的入口景观节点。
·在文娱中心区布置了两个广场,小品、雕塑等多种形式形成景观节点,与市政广场建立呼应关系。
·在步行商业街的东入口处布置两个广场,为步行系统设立一个休憩、停步的场所,形成一个景观节点。
7 城市设计导则7.1 以南北向的景观大道----长安大道为主要景观展示轴,结合景观节点,将规划区各区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7.2 街道景观设计导则:实现沿街空间的林荫化、休闲化和景观化。
7.3 建筑设计导则7.3.1加强本规划区城市中心大道、景观大道沿线等处的城市设计,特别是规划区核心区域广场周边景观节点的城市设计工作,应经科学论证、专家评审。
7.3.2本次设计中的建筑红线均是以城市道路红线为参照系的。
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宽度和空间景观的要求,制定建筑退后红线,具体规定见街坊分图图则。
建筑之间的退后红线应满足消防、采光、通风的原则来进行。
7.3.3 行政办公建筑应以白色或其他浅色为主色调,造型新颖、大方,形体舒展,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7.3.4商业建筑应保证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形成统一协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