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教案

经济法教案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2、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4、合同时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参加的合法行为
5、合同以明确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以订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内容
二、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概念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
(三)合同的种类
担保方式种类
教学难点
担保方式种类的区分
教法
以讲授法及学生讨论式为主,启发性提问以及课堂习题,加用大量案例分析辅助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学法
自主学习与归纳法相结合
课时数
90分钟(2节课)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作业讲解
课程讲解
课堂习题
课堂讲解
【小组作业】
1、小组展示其作业完成结果
2、教师评价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并分析讲解
3、教师评价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并分析讲解
【习题巩固】
1、通过小组作业的展示使学生回忆要约、要约邀请以及承诺
2、通过课程的巩固,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要约、要约邀请以及承诺
【课程讲解】
一、合同的形式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
【案例引入】
1、合同内容案例
2、通过小组方式讨论
3、小组展示其小组讨论结果
【课程讲解】
【课堂练习】
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习题集
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对经济法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能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训练,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后记
课题
经济法律关系




认知目标
学生能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具备法律意识,弄清法律关系三要素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纠纷案件
(一)经济职权
(二)经济职责
(三)经济权力
(四)经济义务
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案例引入】
1、案例介绍及小组讨论
2、小组发表各组观点
3、分析讲解
第四节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含义
(二)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兴衰
1、法律制裁
2、社会制裁
3、组织内部制裁
第五节经济纠纷的解决
一、经济仲裁
2、全面履行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三)合同履行的规则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履行地点不明的、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履行方式不明确的、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
(四)合同担保
通过小组作业讨论和习题巩固,使学生能掌握合同订立程序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分析能力
通过提问式授课,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案例引入加深相关知识理解程度
合同成立与合同有效的区别
【案例引入】
1、小组课堂讨论
2、教师提醒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有效
3、小组讨论展示
4、教师详细讲解案例,引入课堂理论知识
【小组作业】
选择1-2个小组分别做不同的案例分析
通过小组作业讨论和习题巩固,使学生能掌握合同订立程序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学习及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引入加深相关知识理解程度
定金交付金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金额的20%;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通过教师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并能将教师强调的内容运用于案例分析中
教学后记
课题
可撤销合同、合同保全、合同担保




认知目标
学生能掌握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可撤销合同、合同保全、合同的履行和担保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合同法相关规定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把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可撤销合同、合同保全、合同担保
教学难点
可撤销合同、合同保全、合同担保
3、保证既有物的保证又有人的保证的情况下,物的保证优先于人的保证
【课堂习题】
以保证为内容的习题,以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案例分析
【课堂讲解】
二、抵押
(一)抵押的概念
(二)可用于抵押及不可用于抵押的抵押物
1、可抵押物:交通工具、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等
2、土地所有权、学校等公益机构等
(三)抵押物的形式及抵押权的实现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
二、合同订立的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守法
三、合同订立的程序
(一)要约
1、要约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2、要约邀请的概念
【教师强调】
通过小组作业讨论和习题评讲,使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案例分析,起到复习并吸收所学知识的作业
通过知识补充,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堂习题
布置作业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的区别
教学后记
课题
合同法概述




认知目标
学生能掌握合同相关的概述及抗辩权的行驶,以及合同订立的程序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合同法相关规定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把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合同订立的程序
教学难点
抗辩权、合同订立的程序
教法
以讲授法及学生讨论式为主,启发性提问以及用大量案例分析辅助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学法
自主学习与归纳法相结合
课时数
90分钟(2节课)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案例讨论
课程讲解
习题练习
【案例引入】
1、案例介绍并提问
2、学生讨论并回答
【提问学生】
1、对法律的认识
【课程内容】
第一节法的一般知识
一、法的概念
1、法律部门的概念
2、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法律规范
3、要约效力
4、要约不发生效力或效力终止
(二)承诺
1、承诺成立的条件
2、承诺的效力
【课堂习题】
讲解要约撤销以及承诺迟到的情况
【教师强调】
承诺应以明示的方式作出,默认表示拒绝
【小组作业】
选择1-2个小组分别做不同的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锻炼其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学后记
课题
合同的订立




认知目标
学生能掌握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以及承诺、合同的形式、合同内容、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合同法相关规定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把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要约和承诺、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
教学难点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课程名称:《经济法律法规》
授课班级:13财会班
教师姓名:
课题
法的一般知识




认知目标
学生能掌握法和经济法律法规相关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具备法律意识
情感目标
学生能有效提高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法的概念、法律规范、法律渊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教学难点
法律规范、法的渊源
教法
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讨论、启发性提问、习题练习以及用大量案例分析辅助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3、通过小组展示引入课程新内容
【课程讲解】
一、保证
(一)保证的概念
(二)保证的方式
1、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概念
2、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及其使用情形
3、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适用期限
(三)保证人的担保资格
1、保证人的积极资格
2、保证人的消极资格
(四)保证的形式
1、需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
2、物的担保优先于人的担保,担保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担保责任
情感目标
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经济纠纷的解决
教学重点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经济仲裁和诉讼
教学难点
经济纠纷的解决
教法
以讲授法及学生讨论式为主,启发性提问、习题练习以及用大量案例分析辅助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学法
自主学习与归纳法相结合
课时数
90分钟(2节课)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通过案例预先引入方式讲解合同内容知识
2、根据案例分析讲解合同所应包含的内容
3、补充讲解案例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
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成立
1、合同成立的条件
2、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方式
3、合同成立的地点
(二)无效合同和有效合同
1、有效合同的条件
2、无效合同的概念及其特点
3、无效合同的类型
【教师强调】
3、教师评价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并分析讲解
【课程讲解】
一、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
【教师强调】
举例讲解显失公平的合同
注意撤销权的形式前提
(三)确认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教法
以讲授法及学生讨论式为主,启发性提问以及课堂习题,加用大量案例分析辅助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