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实践报告书2010届题目我的声乐音乐会心得院系: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年级: 10级学生姓名:**学号: ********** 导师及职称:李小娜讲师毕业时间: 2014年6月摘要:这一场师生音乐会是我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也是自我学习的价值的体现。
从音乐会的准备阶段到音乐会的圆满结束,这一场声乐音乐会蕴含着太多的感情。
老师的悉心栽培、个人的努力练习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整场音乐会中,我比较完整地完成了二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和一首外国音乐作品的演唱,音乐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是我对这场声乐音乐会的形成历程及个人的艺术实践感悟。
关键词:音乐会;学习成果;自我价值;实践;感悟Abstract:This concert is my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report and display the results of four years of study, but also reflects the value of self-learning. From the preparation to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concert stage concert, which contains a vocal concert too many feelings. Nurtured teacher, exercises and individual efforts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tudents. The entire concert, I compare two completely finished singing the first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a first foreign musical works, concert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is article is my form of artistic practice course and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this vocal concert.Study results show; Proof of self-worth; Growth process目录摘要 (2)英文摘要 (3)第一章音乐会实践说明 (5)第一节毕业实践过程简介 (5)一、实践意图 (5)二、实践过程 (5)三、实践构思 (6)第二节音乐会作品说明和作品演唱感悟 (6)一、《小河淌水》 (6)五《知己红颜》 (7)六、《Time to say goodbye》 (7)第二章音乐会的实践体会 (8)第一节音乐会的实践感悟和价值 (8)第二节实践展望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音乐会的实践说明第一节毕业实践过程简介一,实践意图:我是从高中就开始学习声乐与钢琴,那时候觉得声乐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对其有着深厚的兴趣。
到了大学以后,我开始更加全面、系统的去学习声乐。
四年的时间似乎转瞬即过,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的声乐演唱不管是从方法还是从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要特别感谢任丽君老师对我的悉心培养和辛勤教导。
作为一名声乐学生,舞台演唱实践是对自己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结果的展现。
通过四年的学习,我认为自己有能力参与这一场声乐音乐会并且有单独的演唱曲目。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我的毕业汇报演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对未来的期望。
一场音乐会的举办同样教会我要脚踏实地,真诚的去对待、完成每一件事。
借此次音乐会感谢我的声乐老师任丽君以及学院领导四年来的关心和栽培。
二,实践过程1.我们的师生音乐会是由任丽君老师组织,老师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与特色为我们选择演唱曲目。
我所参与演唱的曲目有三首,分别为小合唱《小河淌水》、独唱《知己红颜》、大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
2.作品确定以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商讨,决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
这个时间的确定主要是因为大四课程结束,学生都在准备论文和实习,所以决定在2013年6月27日16:30宿州学院东区音乐厅举办。
3.作品、时间确定以后,我们开始进入和伴奏阶段。
此次整场音乐会的伴奏老师是鲍明伟老师。
音乐会是舞台表演,不仅需要演唱,还需要有好的舞台效果。
我们根据演唱曲目《小河淌水》,在其中穿插了一些适当的舞蹈动作,让表演更加生动。
在自己演唱的作品里根据歌词意思,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歌唱意识,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的把歌曲演示出来。
4.音乐会的宣传、张贴海报和节目单的制作是在临近音乐会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就准备好的,我们把各自的生活照和老师的照片共同制作成一张海报,显得很温馨。
我们共同商量舞台的布置,想要让音乐会更加与众不同,这样团结合作的同时也更加加深了彼此的情感。
5.因为这次音乐会是毕业音乐会,所以,大家都格外的珍惜和重视。
在决定开音乐会的时候老师就细心的帮我们挑选各自适合曲子。
从课上老师的教学到课下自己努力训练、巩固再到音乐厅进行观摩,整个过程中老师都非常的耐心及细心,同学们也都非常积极努力,精益求精。
通过以此音乐会,锻炼了我的勇气和胆量,也让我在音乐会中体会到学无止境这句话的含义。
三,实践构思音乐会是对歌唱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也是阶段性学习的汇报和展示。
在音乐会构思方面我们特别注意到演唱作品需要结合时代内容,既要能把老歌曲中精粹的部分保存下来,也要体现出大胆的创新性。
在音乐会中融入新元素,使音乐会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具有更高的艺术质量和欣赏价值,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艺术影响。
其次,音乐会也尝试采用形式多样,中外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和舞台互动。
再者,是音乐的宣传和舞台布置,灯光等的安排。
第二节音乐会作品说明和作品演唱实践、感悟一、《小河淌水》《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在音乐会中是一首八人小合唱。
这首歌曲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出。
全曲是羽调式,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较为自由的节奏方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表现出了云南地方特有的音乐旋律,也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歌曲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美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
《小河淌水》从产生起,就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人们的共鸣。
这样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响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黎民百姓还是艺术家,都会由此产生对美好生活、爱情的追求和美的感受。
这首歌曲以超然地域坏境的人性追求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时至今日依然被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众所喜爱、传唱,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它的魅力是因为它滋生于弥渡这片神秘的地域。
这首曲子的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要注意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清亮,音色圆润甜美又不能虚浮。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的回环起伏的方式,来创造出一种歌声由远及近,又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所以全曲自始至终要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把握轻重缓急,以丰富的内在情感刻画出曲中悠然飘渺,情谊绵长的意境。
作为开场曲目,我们在歌曲的编排上比较注重舞台效果及互动,把这首经典民歌以男女对唱的方式展现出来。
四男四女的演出安排,女生都穿上白色小礼服,就像小河里的水一样清清亮亮,让舞台显得很漂亮。
因为是第一个节目,演唱时候大家都比较紧张,事先练习好的动作也有的人做了有的人没做。
唱前半部分的时候女生声音比较紧,比较虚浮,男生倒是还好。
我们自己在台上也能感觉到,所以第二部分相对来讲就好很多了,总的来说,歌曲的完整性还是不错的,各个段落与音调方面都没有差错,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很能带动气氛,给整场音乐会开了一个好头。
二、《知己红颜》《知己红颜》是一首由宝谙作词,赵季平作曲的优秀声乐作品,整首曲子情真意切、柔美婉约。
这首歌曲的词非常有意境,涉及到许多典故的运用,有着很浓的古代气息。
所以一拿到这首歌,我就把了解典故的由来及含义作为唱好这首歌的首要工作,细细地揣摩歌词的意思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句:“灞水折柳拨弄长河日圆”之中“灞水”是古长安八大水系之一,人们经常把即将离别的亲友送到灞桥之上。
而“灞水折柳”的“柳”通“留”,表达的是挽留和不舍的意思。
所以古人们习惯在灞水边折柳送别,泣说离别之痛。
例如这种种的典故,在曲中比比皆是,课下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去体会那些深层次里的意境。
全词可分为三个部分,有落有起,有开有何,在紧扣主题的同时营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惋惜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中一些事的无奈和不得已。
第一部分主要是写即将要离别的伤感,作者使用了文学史上无数次被用来寓意离别之意的“灞水”喻离情,托“斑竹”诉离愁,韵味深沉,含蓄。
在这一部分的演唱中主要是声音轻柔婉转,有一种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韵味。
这种演唱效果能够比较准确的描述出人们当时的情绪变化,那种哀伤、思念、感叹的复杂情感。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整首歌情感表达最为浓烈的部分。
一句“想也难,梦也难,见也难,爱也难;想也难,梦也难,恨也难,离也难。
”充分体现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
这一部分的演唱需要足够的情感支撑,否则难以让听众产生共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反复研究歌词的原因,这是一首词大于曲,曲从词中来的歌曲。
可惜的是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却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很紧张,底气不足,这也是自己在情绪把握和舞台演唱上的不足吧。
第三部分是宣泄、呐喊之后的失落与无奈,进一步烘托了全曲的感伤氛围。
这是歌曲的结尾部分,在演唱的时候我尽量要求自己做到声情并茂的去演唱,有如泣如诉的感觉,让观众能产生共鸣,这是全曲我完成的比较好的部分。
这其实是一首很有内涵又颇具难度的歌曲,老师给我选了这首歌,也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是对我的一种期望,没有很好的完成它,感觉很遗憾。
在整个学习作品、分析作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表达和认识的能力,形成演唱设计思路的同时,很大程度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七、《Time to say goodbye》《Time to say goodbye》)(意大利语:Con te partiro)意思是“告别时刻”。
是一首意大利歌剧流行音乐,由卢西奥·库兰特图作词,弗朗西斯科·萨托利作曲。
最早是由安德烈·波伽利在1995年意大利圣雷莫音乐会演唱的,并被认为是他的代表歌曲。
后经过二次改编后与女高音歌唱家,英国音乐剧第一女伶莎拉.布莱曼的合唱版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并被广泛传唱开来。
这首歌曲的要求就是气息能够沉的下来,来支撑和保持音高的位置,用心用情的来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