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一、数学史有它的教育价值:
普及数学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旨趣;学史能够给数学课堂教学添色增彩;中小学教材渗透着丰富有趣的数学史;数学史是认识数学知识本质的催化剂;数学史本身蕴含着当下教材基本知识。

二、数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一、)萌芽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
(三、)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四、)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五、)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第一阶段有一下两项重要成果:计数制度的产生和使用(如图1)。

测量和
图1
作图(如图2赵爽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图文结合)。

图2
第二阶段是常量数学时期(初等),那个时期数学发展的两条主线:
1.中国初等数学的辉煌成就、
2.灿烂的古希腊数学。

其中中国初等数学的辉煌成就有三次发展高潮:(1)两汉时期;(2)魏晋南北朝时期;(3)宋元时期。

领先的成就有:
1、计算技术的创用
2、加、减、乘(九九表)、除;分数、小数、近似计算
3、更相减损术、比例算法、盈不足术
4、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原理,算经十书
宋元四大家: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

贾宪三角(杨辉三角);秦九韶《数书九章》之“正负开方术”、“大衍求一术”;朱世杰之《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的“招差术”、“垛积术”;李冶是的“天元术”
第三时期变量数学时期主要有:几何学的变革;微积分的创立与
发展;多分支的形成:集合论、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这几个重要成果。

几何学的变革时期代表人物有费尔玛、高斯、笛卡尔等。

笛卡尔在实际上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倾斜坐标系,把几何和代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微积分虽然不是牛顿与莱布尼兹发现创造的,但却是他俩大体完成的。

牛顿改变了以往从“和的极限”到“定积分”的老路,开创了从导数到不定积分到定积分的新路。

清楚得表明了他对微分和积分互逆关系的认识。

莱布尼兹认识到求积依赖于在横坐标的无限小区间上的纵坐标之和或无限窄小的矩形之和。

更重要的是他认识的求和(积分)与求差(微分)运算的可逆性。

数学方法:(1)化归的方法、(2)变换的方法、(3)类比的方法、(4)归纳的方法、(5)合情推理的方法、(6)反证法、(7)数形结合的方法、(8)分类讨论的方法、(9)运筹的方法。

数学观点:(1)近似的观点、(2)抽象的观点、(3)一一对应的观点、(4)对称的观点、(5)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观点、(6)“变中有不变”的观点、(7)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观点、(8)运算与结构的观点、(9)博弈的观点、(10)关系、等价关系、序关系、相关关系、比例关系、函数关系的观点
数学思想:(1)“命题需要证明,证明依靠逻辑”的思想、(2)量化的思想、(3)数学建模的思想、(4)最优化的思想、(5)公理化的思想、(6)数学机械化的思想、(7)数据处理与数理统计的
思想、(8)数学审美的思想。

最后两个时期由于和我们小学数学离得较远,所以就不讲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