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遗传规律表
血型是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
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
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
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
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
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
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
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A 、B 、O 和AB 四种。
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
人类细胞中共有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人们常说的DNA。
DNA 可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具有专一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
一对染色体中两条单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 小片段,称为等位基因。
ABO 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9 对染色体上。
人的ABO 血型受控于A 、B 、O 三个基因,但每个人体细胞内的第9 对染色体上只有两个ABO 系统基因,即为AO 、AA 、BO 、BB 、AB 、OO 中的一对等位基因,其中A 和B 基因为显性基因,O 基因为隐性基因。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