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土地上谱华章—— 吉林省开展“表土剥离造地”工作纪实

黑土地上谱华章—— 吉林省开展“表土剥离造地”工作纪实

黑土地上谱华章——吉林省开展“表土剥离造地”工作纪实
2009-12-29 | 作者: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中小】【打印】
【关闭】
“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是耕地生产力的核心。

自然界形成1厘米厚的表层腐殖层土壤,需要300~400
年的时间,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但人类破坏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仅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日见匮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行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造地工作,是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保威
吉林省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2%,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4.4%,全省大面积的耕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优势,铸就了吉林省全国“粮仓”地位。

20多年来,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袤的黑土地,吉林省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耕地保护壮美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吉林省大面积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造地,总投资约1.5亿元,完成工程总量5000万立方米,在有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使得3万多亩优质耕地得以保留。

吉林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全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模式:城市建设用地表土搬家造地的图们模式、道路交通建设的长余模式、工矿废弃地表土搬家造地乾安模式和招商引资用地表土搬家的公主岭模式。

图们模式:表土搬家保证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两不误
地处中朝界河图们江畔的图们市,山多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耕地总面积12472公顷,人均耕地不足1.3亩,仅为全省耕地平均水平的40%,而且耕地中一半以上为中低产田,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为全面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赢目标,图们市始终坚持走以保护促发展的路子。

1982年以来,图们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依托现有的河滩地资源和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剥离的表土,与农村土地整理相结合,与水利治理相结合,与城市菜篮子建设相结合,累计投资2600多万元,表土搬家造地380多公顷,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左右。

其中表土
搬家造出的菜田面积占全市优质菜田的1/3,走出了一条具有图们特色的表土搬家造地之路,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图们市耕作层土壤剥离造地的特点是: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多方筹资,充分利用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搬迁造地,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资源。

近年来,白城市、大安市、临江市、江源县和靖宇县等地积极借鉴图们市的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后异地造地,新增耕地约180多公顷,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8年5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专程到图们市考察表土搬家造地情况,他对图们市多年坚持开展表土搬家造地工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特别强调指出:“图们这个典型,是在建设中求保护的一个亮点。

搞建设、发展经济,一定要保护好现有的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图们模式的典型经验、富有说服力的做法宣传出去,使之发扬光大。


长余模式:取土场复垦让上千农民保住口粮田
1998年,国道主干线三亚至同江高速公路长春至扶余拉林河段开工建设。

由于这条高速公路建设要穿越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除主线必须征用9000多亩耕地外,仅35个取土场就需要征用近4000多亩耕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宝贵的黑土地资源,原吉林省土地管理局提出了主干线永久征地、取土场临时征地实行表土剥离造地的新方案,经与交通部门多次沟通以及现场踏勘、反复研究论证,最终作出了对长余高速公路取土场用地进行复垦的决定。

交通部门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多次派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查,经过精心论证,科学设计了35个取土场的复垦方案,从耕作层土壤剥离堆放、取土、耕作层土壤回填,到护坡、蒸发池、排水渠,不漏过任何一个工程细节,方案考虑得十分周密。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会同交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复垦协议》,并组织施工单位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复垦协议》,缴纳复垦保证金。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将50厘米左右耕作层土壤剥离、搬运并集中堆放,取土结束后,平整取土场底部、整护边坡,再运回耕作层土壤。

吉林省土地整理中心受命担当了取土场复垦的监理工作。

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监理人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穿梭于各个取土场之间,脸晒黑了,鞋磨破了,但当35个取土场的3615亩耕地全部得到复垦时,每个
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长余高速公路取土场的复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节约了耕地,使3615亩优质黑土地得到复垦。

二是节约了建设资金,取土场复垦验收合格后,为建设单位节约了7000多万元的永久性征地费用。

三是保护了环境,长余高速公路建成后没有像其他公路那样完工后留下数十个千疮百孔的坑塘,而是形成了林成行、田成方、路相通的新景观。

四是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取土场复垦使4000亩耕地没有被永久性征地,从而保住了1000多农民的口粮田,无形中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及时总结了长余高速公路取土场耕作层土壤剥离复垦
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和省级重点公路建设中全面推行长余模式。

近年来,先后有国道203公路松原至服先段、国道102公路四平段、四平市环城公路、通化至梅河一级公路、江密峰至延吉一级公路等项目,都采取长余模式对全部或部分取土场实施了复垦。

2006年起将陆续开工的5条高速公路,取土场将全部按照长余公路模式进行复垦。

乾安模式:无害化处理让油田泥浆坑不再废弃、污染
近年来,吉林油田扩大了在乾安的钻井勘探规模,目前该油田在乾安县共打井2420眼。

勘探钻井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耕地,每口钻井仅泥浆坑占地一项就达500多平方米,泥浆中含有重金属盐等污染物,对环境破坏严重。

多年来,乾安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有效途径。

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一整套油田废弃地(主要为泥浆坑)复垦办法,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除油井等建设用地实行永久性征地外,其他用地一律按临时用地审批,在审批的同时足额收取复垦保证金。

勘探钻井前,由土地承包人负责对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实施剥离并集中堆放,勘探钻井结束后,油田负责对泥浆坑进行无害化处理,再由土地承包人对耕作层土壤进行回填和平整,恢复耕种。

采取小块土地交由农民自行复垦的方法,不仅使农民在参与复垦的过程中得到了每眼井2000多元的报酬,还化解了不少矛盾。

多年来,该县通过这种方式复垦了2000多眼钻井周边的土地,复垦耕地约120多公顷。

大安市、长春市双阳区等地也采取这种方式开展了油田钻井复垦工作,复垦耕地约130公顷。

公主岭模式:引资项目要落地,先搬表土后造地
全国产粮十强县之一的公主岭市,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视投资者为上帝,视引荐者为功臣。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治业。

2007年,公主岭市范家屯经济开发区2万吨木糖醇项目和高速铁路梁场项目相继落户岭城。

两个项目占地近20公顷,而且都是比较肥沃的耕地,市国土资源局在项目用地预审过程中就明确提出:按照《土地管理法》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表土必须剥离,实施耕层搬家造地。

对于这个要求,用地单位表示难以理解。

因为将30~50厘米的表土剥离出去,企业还得客土回填,仅木糖醇项目大约就需要客土12万立方米,工期将延误2个多月。

但是,国土部门决心已下,他们一方面向市领导和用地企业讲政策、讲法律、讲保护耕地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以优质高效的用地服务赢得了企业的支持,表土剥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他们用剥离出来的优质表土实施了范家屯镇平洋村废弃采石场和尖山子村102线取土场2个土地复垦项目。

通过表土搬家造地,将废弃土地、垃圾场变为良田,净增耕地面积14.69公顷,农民每年可增收18.51万元。

对吉林省的表土剥离做法,土壤学专家指出,通过对土地表土进行剥离并另行存储,保护了高肥力土壤资源不流失、不浪费。

工程完成后,用原来的表土进行造地复垦,恢复了原土地面积和耕植能力。

表土剥离再利用技术具有保护耕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巨大价值。

多年摸索实践,也使吉林省国土资源部门更加坚定了信念。

采访中,厅领导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实施表土搬家造地是以建设促进保护耕地的正确方向,是国土资源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今后,我们还将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土剥离的技术标准,完善表土剥离造地的管理模式,使表土剥离成为耕地保护的一种常态。

”(记者张晏通讯员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