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

职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

职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
职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心理学毕业论文
一、案例
1、个案描述
(1)一般资料:某职业学校学生,男,17岁,来自农村,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还有风度上都不及城里来的同学,因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但同时又不甘心、不服气,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

由于过分学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他开始出现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等情况。

(2)个人陈述:我的家乡位于少数民族地区,那里是国家级贫困山区,生活十分艰苦。

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底子又太薄弱,迄今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彻底脱离贫穷。

在初中时,我就刻苦学习,由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资助政策,使我终于能进入一所办学条件好、
环境优越的高级技工学校学习。

在进校之初,我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认为继续保持优异成绩如囊中之物,并准备参加成人大专考试,并且考取多个从业资格证书。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学校校园文化特别丰富多彩,第二课堂兴趣班很活跃,同学们不仅个个聪明,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长,如唱歌、跳舞、乐器等等,有的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除了死读书,什么都比别人差。

最重要的是我经济拮据,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都在无形中伤了我的自尊心。

我不敢与同学交往,吃饭时独自一人最后吃,吃的饭菜也很便宜,省下钱来买参考书。

我很羡慕家庭富裕的男生,但我是个穷光蛋,拿不出钱去供一些女生花销,也不敢请她们吃饭、看电影或买东西给她们。

但我也是人啊,人是有感情的,我也希望有个女同学陪伴在我身边。

我曾经给两个女生写过信,但一个至今没有回信,说实话,我真有点妒忌那些有女朋友的男生。

最近总是感到自己一事无成,成绩也不出类拔萃,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更不会有好的前途。

2、问题表现
(1)过分敏感,自尊心强。

求助者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由于自己是农村人,自认为与现在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心理。

(2)心态失衡。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求助者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
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

自身对“我是弱势群体”有着强烈认同感,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出现“生活障碍”。

(3)情绪化。

求助者表面上好象逆
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

由于缺少应对能力,各种生活事件很容易让其产生心理压力。

3、原因分析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而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很多职校生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他们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对未来缺乏信心,经常伴有不安、内疚、失望和抑郁等情绪体验,并出现自责、自鄙、自怨和自弃等心理现象。

自卑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低的自我评价。

这一类学生习惯性地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无限扩大,在认识自己时,进行的是一种不正确的社会比较,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过低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他们在工作或学习中畏首畏尾、逃避退缩,不敢参与任何竞争,因而常常失去难得的机遇。

(2)消极的自我暗示。

这一类学生习惯从消极的方面考虑问题,对世界抱
以悲观的态度,遇事首先想到坏的结果,经常产生“我不行”、“我会失败”等自我怀疑,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暗示,使自信心逐渐丧失,阻碍积极的行动,抑制能力的正常发挥,必然导致失败,这又似乎印证了之前的自我评价,从而强化了片面地自我认识,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

(3)刻意的掩饰逃避。

这一类学生为了避免他人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往往以回避与他人交往为手段,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主见,优柔寡断,担心自己的决定和行动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不敢承担责任。

(4)潜意识中的自负。

自负是指个体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

这是职业学校学生中一些人产生自卑心理的深层原因。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别人能的我也能,自己要比被人优秀。

但在现实生活中容不得自己落后于别人,一旦遇见挫折,
便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严重自卑。

4、辅导策略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情结,比如,自己不如别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够好,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负担,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在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于自卑心理的治疗则采用放松疗法、贝克认知疗法以及来访者中心疗法。

放松疗法是经过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而贝克认知疗法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充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性和潜能,针对此类自卑心理,主要是帮助求助者找回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最后,对于此类还未正式形成病症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疗法上,还采取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在咨询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
己的问题,无需旁人过多进行直接干预,让求助者自觉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5、辅导过程
(1)第一次面谈:引导求助者倾诉,从中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他的情绪和认知困扰,主要是存在自卑心理,同时与求助者建立起信赖关系。

(2)第二次面谈:仍以倾听为主,帮助其分析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让他正视现实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并逐步让他接受。

(3)第三次面谈: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因而向其介绍贝克认知疗法,帮助他与自己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和信念进行置辩。

(4)第四次面谈,鼓励他进行自我改变,重视学习、重视自己、重视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学习心得
从整个治疗过程中笔者得到以下启示:
(1)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
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2)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对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不给他们鼓励、肯定,而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3)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作用。

因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他们认识到自我存在价值是战胜自卑的关键。

(4)自卑心理的辅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或理论所能解决的,它需要综合运用放松疗法、贝克认知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多种方法。

对待不同的患者,方法的侧
重点也不一样。

(5)教育工作者要教学生学会爱自己。

只有学会爱自己,。

才能接纳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从而对自己有信心,真正彻底地摆脱自卑。

(6)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三、案例来源
书籍吕麟《心理健康案例教程》——贫穷不是我的错一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