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关于说课技巧的指导

高中化学关于说课技巧的指导


如何阐述教学程序(过程)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 为教学活动推进的时间序列。也就是教学活 动是如何引发、又怎样展开以及如何结束。 第一、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来规 划教学流程。可按照导入新课、新课研习、 课堂小结、习题训练等程序来逐步阐述教 学流程。
退出
如何阐述教学程序(过程)
如何确立重、难点?
从化学学科来看,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 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的思想方法等。核 心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 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化学 实验技能和化学用语书写技能以及化学计算 技能等,至于核心的思想方法则包括微粒观、 运动观、分类观等化学的重要观念等内容。
退出
第二、必须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来阐述教学流程内容。 (1)教学活动在怎样的情景下开展、怎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怎样体现新课导入和教学结尾相呼应; (2)如何呈现相关材料、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加 工活动或者操作、领悟、体验等活动、如何指导学生 开展学习内容的整合和巩固活动、怎样指导学生实现 知识迁移并使学习内容进一步整合与内化;(3)采 用怎样的手段来测量或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哪 些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 退出 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你认为上述教学目标的描述有什么问题呢?
退出
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鲜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 征: (1)必须详细说明目标内容——即学习或掌握什 么; (2)应当用特定的属于来描述——即目标掌握到 什么程度,并用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直接观察的 动词来表达。如说出……的名称、用自己的话说 明……、对……进行解释、陈述……之间的关系 等。根据上述分析,规范的目标应该如何编写呢? 退出
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规范的目标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1) 谁?(学习者);(2)做什么?(完成的行为); (3)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水平或标准);(4) 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的条件)。当然,在具体 描述中,为了简洁,通常(1)和(4)被省略 对案例2的修改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硝酸溶液及相关实验,准确 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特征化学性质——氧化性, 并能从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行解释;通过具体实例, 退出 说明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通常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 “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 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 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 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 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退出
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对“已知” 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 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 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 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 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 退出 定位。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如何确立重、难点
学习过程中难点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没有 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2) 学生原有的经验或者知识是错误的;(3)需 要思维视角转化的内容(如从宏观到微观); (4)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将成为教学的难点。 退出
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 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 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 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 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教师教学 方法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退出
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案例3的修改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 硝酸,并知道硝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 的共同性质。在《化学1》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知道 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和构成物质中心元素的化 合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知识为硝酸的氧化 性以及浓、稀硝酸氧化性差异的学习奠定了 退出 基础。
退出
如何说“效果预测”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预测主要是对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和教学目标达成状况的估计,着重针 对教师构思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方法与策 略或是设计的相关学习活动,对教学所起 的帮助作用,估计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还存在哪些问题与困惑。
退出
如何说“效果预测”与“反思”
做好反思的几点思考 (1)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反思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2)教学反思 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和视角审视、分析教学实践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 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3)教学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为反思对 象。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以及说课的特点,笔者认为:说课 中的反思,以说课活动中的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 设计等内容为对象、剖析这些预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可 退出 取之处以及存在不足的过程。
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 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 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 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 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一知识对人类生产、 科技发展、资源环境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 何重要意义? 退出
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如何说“效果预测”与“反思”
说课中的反思,应该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 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 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哪些调整与整合?如何有 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 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可取之处? (2)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或难 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 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哪些困惑 的地方?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之处?教 退 出 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说课
如何进行化学说课
一、如何说教材 1.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3.如何确立教学重难点 二、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三、如何阐述教学程序(过程)? 四、如何说“效果预测”与“反思”?
退出
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1:《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 的转化》是化学必修1中第三章《硫的转化》 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已经介绍了《碳的 多样性》,《氮的循环》之后引入该节内 容。
如何阐述教学程序(过程)
第三、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师教和学生学 两个方面阐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在教师活 动的设计方面,包括设计怎样的情景导入新课、 如何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和指导开展哪些 实验活动、选择哪些教学辅助设备、如何进行讲 解、设计怎样的问题或练习供学生使用、如何进 行归纳小结以及怎样板书等;在学生活动方面, 围绕教师引导、指导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从物质属 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而且还 掌握了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也是 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硝酸性质的观点和方法。由于 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化学观点方法,要掌 握硝酸的氧化性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本节内容只介绍 “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5价的氮被还原”,但 没有解释为何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得到的还原产物不同、 不同浓度的硝酸的性质为何会存在差异等,这些内容将会成 为学生的疑点等。此外,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教材 中提到的硝酸“常用来制备……染料、塑料、炸药……”也 退出 会迷惑。
案例2:《硝酸及其应用》说课中描述的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特别是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 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 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的教育,同时增强学生 的环保意识。
如何全面深入分析“学情”?
案例3:某老师在《硝酸的性质》(苏教版 《化学1》)说课中对学情的描述: 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硝酸(主要是 硝酸的酸性),而且学生以掌握了氧化还原 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 观察技能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你认为上述“分析”完整了吗?
退出
如何全面深入Leabharlann 析“学情”?你认为上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有 什么问题吗?
退出
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为应该理解为这节内容在教 材体系中意义以及该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
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 通常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等的基础;(2)本内容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与 前面内容之间有何关系?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拓 展或应用;(3)该内容与后学学习的内容有怎样 退出 的联系或者在后学学习中还有怎样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