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分工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具学具:
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
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铁钉、纸片、、铝片、塑料尺、回形针、木棒、陶瓷、布条、毛线、铅笔、钢笔、硬币、钥匙、小刀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些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到底那些物体
能让电流通过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进行检测呢?
2、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电路装置,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何再让小灯泡重新点亮?
生:把导线接在一起。

师: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3、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4、为什么呢?因为铜丝能让电流通过所以导电,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所以不导电。

二、新知探究
(一)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出示橡皮)问:那橡皮能否导电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导电性呢?(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2、(抽生演示)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你学到的方法进行检测。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检测过程,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在检测之前要先检查电路检测器的完整性,要重复两次检测,做到科学的严谨性,最后得出结论。

(二)分组实验: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1、问: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

现在检测各小组的多种材料中哪些是能导电的,哪些是不能导电的?
2、学生分组实
(1)师:下面我们来检测多个物体。

看哪组的实验速度快,完成的质量高。

(2)实验要求:
A、先预测每种物体哪些是导电的,哪些是不导电的。

B、要学会分工与合作,共同配合。

C、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

(设计意图:先对多个物体是否导电进行预测,不让预测流于形式。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

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


3、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实验记录表,整理分析检测结果,全班交流汇报。

(1)抽生说说实验结论。

(记录表)
(2)总结概括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三)安全用电
1、小组合作:说说导体和绝缘体的重要性,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们?
(保护绝缘材料,不要用湿布擦拭,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2、全班交流汇报。

对生进行安全教育。

3、问:插头、插座、导线等为什么要在外面包一层绝缘体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4、小结:生活中,人们利用导体把电流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地方。

三、目标检测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
2、塑料是导体。

()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它们。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