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和促进广东省建筑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重振广东建筑业。

根据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广东省建筑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广东建筑业一度推动着广东省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广东建筑业完成了广州塔、广州西塔、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

广东建筑业总产值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在1993年到1995年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上世纪90年代广东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7.6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6.8%。

2000年至2013年共完成施工建筑面积42.58亿平方米。

2008年至2013年建筑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2%。

2000年以来,建筑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4至6位。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

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超高泵送技术等数百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塔桅结构提升施工技术、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创新等“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能、利废、环保等目标。

制定颁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数十项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

全省建设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制度建设,出台了诚信评价体系、安全动态管理以及市场与现场有效联动等一系列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市场和现场两场联动的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二)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建筑业发展碰到不少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建筑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广东建筑业呈现下滑态势。

广东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市场扩张能力不足。

据统计,2001年-2011年,广东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87%,低于同期全国增长水平。

2009年-2011年,广东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排位下滑至第六。

广东建筑产业外向度(在省外完成产值与总产值之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建筑业龙头企业培育有待加强,总承包特级企业只有7家。

广东建筑业仍处于传统业态。

一是产业集中度偏低,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合理的行业结构,是典型的“非集中竞争型市场”。

二是产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长期以来,企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战略性、精细化现代管理手段,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一线稳定的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

(三)面临形势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正在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地要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向我省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建筑业对于我省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工作大局,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同时,在世界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远未结束,我省经济发展持续稳定较高速度增长仍面临严峻挑战时,健康发展的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能起带动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建筑业创造重要历史机遇期。

铁路、公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住宅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提出旺盛的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民生、环保、医疗卫生及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将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保持持续增长,建筑市场容量将随之增大。

建筑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分享建筑业高速增长的成果,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实现“中国梦”、“幸福广东、美丽广东”总战略,抓住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广东建筑业健康发展。

全面审视我省建筑业地位,以全新的视角设计建筑业的管理体制。

加快全省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逐步实现“建筑强省”战略目标。

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大胆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以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加快建筑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行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传统建筑业市场主体为改革对象,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手段,以招投标、施工许可、从业资质、资格、质量安全监管、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等重点监管环节的改革为切入点,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市场秩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保障,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行业发展服务保障能力。

(二)发展目标促进我省建筑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全国领先。

1、产业规模目标。

——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0000亿元,是2010年的4倍,年均保持13%的增长;全省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保持10%的增长。

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超过30家,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超过5家。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到2020年,大型预制构部件生产企业达到15-20家,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5-10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在粤东、粤西、珠三角等地区培育3-5个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1-2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建立3个集技术研发和建筑部品部件、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产值过千亿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现代产业集群。

建立和完善涵盖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管理、物流和验收等方面产业化评价体系,创建5-10个全国知名的住宅品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三旧改造项目等构件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

——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施工特级企业数量达到15家,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数量达到15家。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基本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

——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调整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发展钢结构、建筑幕墙、装饰装修等传统优势专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设计公司。

——加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提高建筑工人技能和标准化意识,全面实现建筑工人持证上岗。

3、技术进步目标。

——各级政府加大对建筑业科技经费投入,每年投入到建筑业科技进步经费不少于科技经费5%。

——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1.5%,勘察设计行业专利和专有技术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5%。

——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0.5%。

——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现施工项目网络实时监控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特级及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大型骨干工程设计企业基本建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干勘察企业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

设计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行水平。

4、建筑节能节材目标。

到2020年,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

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5、建筑市场监管目标。

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制度基本健全;工程担保、保险制度逐步推行;个人注册执业(认可)制度进一步推进;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完善;有效的行政执法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6、质量安全监管目标。

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

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进步,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普遍增强。

全面推行质量检测、商品混凝土质量信息化监管。

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发生一般以上的事故实现零事故。

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住宅品质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省定指标。

依法应当实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程全部纳入监督管理,或国家工程质量奖、安全生产奖的工程项目数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转型升级在产业规划、发展引导上给予配套的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基地的建设,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区域集中度,培育“建筑之乡”建筑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引导我省建筑业从传统的房屋建筑向市政、公路、铁路、港口等专业领域发展,推动建筑业行业结构“合理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