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教案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教案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教案时心悦第二课时:神童骆宾王(一)导入:(10min)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学会的第一首诗是什么呀?有哪位同学想与我们分享一下?【请2-3名学生回答】原来大家学会的第一首诗都这么高端呀,老师还记得我是在幼儿园里学会第一首诗的,它的名字叫《咏鹅》。

有哪位同学能到讲台上来,把它默写在黑板上?我知道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当同学们帮老师找寻童年记忆啦。

[请学生上台默写,并提醒学生写出作者]可能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的课的确与骆宾王有关。

大家都知道,骆宾王是真正的神童,八岁就能作诗,但是,关于他成年以后的人生轨迹,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二)讲解(30min)对骆宾王的讲述,我想从这三首诗和一篇文章说起,第一首就是《咏鹅》,下面我想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大家抄写另外两首。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侵⑻。

那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⑾。

[1]作品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缀诗:成诗。

⑺西陆:指秋天。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那堪:一本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⑾予心:我的心。

[2-4]作品译文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宋之问:《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

《淳祐临安志》说,在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

岧峣,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俱有葱茏之美。

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隐寺。

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

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词如己出;先写山,后写寺,山寺相映生辉,更见清嘉胜境。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诗中名句。

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壮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对仗工整和景色壮观而博得世人的称赏。

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还有人附会为他人代作。

接下去,进一步刻画灵隐一带特有的灵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

天香,异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

上句写桂子从天上飘落人间,下句写佛香上飘九重,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写诗如作画,要有主体,有旁衬,有烘托。

诗的前六句是诗的主体。

下面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山一带寻幽搜胜的情景和感想:“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四句是说,诗人在灵隐山上,时而攀住藤萝爬上高塔望远;时而循着引水瓠木寻求幽景名泉;时而观赏那迎冰霜盛开的山花和未凋的红叶。

这四句虽为旁衬之笔,但通过对诗人游踪的描写,不是更能使人想见灵隐寺的环境之幽美吗?“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是说自己自幼就喜欢远方的奇异之景,今日有机会面对这惬意的景色正好洗涤我心中尘世的烦恼了。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座落在浙江天台县,天台山的楢(yóu由)溪上有石桥,下临陡峭山涧。

这两句,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而实际上是说因游佛教胜地而更思佛教胜地。

乍看“若离”,而实“不离”。

这种若即若离的结尾,最得咏物之妙,它很好地起到了对灵隐秀色的烘托作用。

张炎在《词源·咏物》条下说:“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看余度石桥”不正是诗人游兴极浓的艺术再现吗?以一幅想象中的游踪图结束全篇,给人以新鲜之感。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义乌人。

其父为县令,早亡,家贫。

他自幼聪颖好学,被誉为“神童”,那首流传至今的《咏鹅》诗,即为他童年所作。

骆宾王因才名被道王李元庆赏识,为东台详正学士。

骆宾王是典型文人性格,道王让他自述其能,他自负而不善夸耀,更不屑于交际,才高遭妒,因事被谪。

后入蜀,在李义府幕下,李义府征讨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李义府时称“李猫”,为人笑里藏刀,骆宾王不久离职而去。

初唐时,唐诗的绝句与律诗还处于摸索阶段,当时流行的是七言歌行,骆宾王在蜀中与卢照邻(亦为“初唐四杰”之一),吟酒唱酬,引人注目。

骆宾王“富有才情”,他吸取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形式,又加入唐诗的对仗与韵律特点,成功写出了长篇歌行《帝京篇》。

此诗词句整齐而流利,音节婉转而和谐,形式灵活而跌宕,抒情叙事,声情并茂。

《帝京篇》成为当时的绝唱,骆宾王也一举成名。

骆宾王之后的张若虚以及盛唐的王维、李颀,中唐的白居易、元稹,乃至清初的吴伟业,他们的长诗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骆宾王《帝京篇》风格的影响。

骆宾王写的《帝京篇》走红后,因才名显赫,更加敢于直言议政,褒贬是非。

仪凤三年,他调任长安主簿,不久升迁为侍御史。

当时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唐天子犹如傀儡。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骆宾王相当看不惯武氏的所作所为,多次直言上书,讽刺武氏乱政。

武则天重用酷吏,当时满朝文武以沉默对抗,而骆宾王却直言讽刺武则天,批评其弊,不久被武氏下狱。

骆宾王在狱中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诗《咏蝉》,其诗曰:“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托物寄兴,寓意深远。

骆宾王的五言诗脍炙人口,虽其诗平仄声调还不够规范,但格高韵美,词句朗耀,字里行间有一种清新俊逸之气。

为后代文学家胡震亨、何景明所赞赏。

翌年,李唐政权大赦,骆宾王出狱。

一年后出任临海县丞,他认真治理地方,时人称其“骆临海”。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独揽大权,令骆宾王十分震惊,这年秋天,李唐名将李勣之孙李敬业(原名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赶去投诚,任艺文令,掌管机要文书。

李敬业以勤王之名,要匡扶唐中宗复位,请骆宾王写了《讨武曌檄》,以此号召天下。

讨武瞾檄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骆宾王鄙视武氏宠男幸张易之兄弟,立即一挥而就写成檄书。

其文慷慨激昂,有气吞山河之势,文章一出,数十万人投诚李敬业,其文写武则天:“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时传为名句。

武则天当时读此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也为其才情所动,不由叹道:“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则天一生虽然独断专横,却能知人善任,在对待人才上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

虽然骆宾王在檄文中对她极尽侮辱、谩骂、诬蔑,中伤之能事,但她并没有因为挨骂而气昏了头脑拿出天子的淫威,却表现出毫不在乎,一笑了之的态度,并且赞叹骆宾王卓越的才华而慨叹宰相用人之失。

这充分说明武则天不仅爱惜人才,且具有一代帝王的风度。

在武则天统治期间,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而且还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使寒门士子也有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施展抱负的平台。

因此,武则天承继了贞观之治的遗风,为大唐王朝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骆宾王是不幸的,因为他缺乏政治头脑和政治远见。

徐敬业叛乱,目的是借维护唐宗室的利益来维护上层贵族的特权,并不代表当时新兴的社会进步力量,因而成不了气候,骆宾王投奔了他,是认错了人投错了路。

不久,李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的归宿,有几种记载。

《新唐书》载:“亡命不知所之”;《资治通鉴》载,骆宾王与李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称骆宾王投江而亡;而孟棨在《本事诗》另有一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

”“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

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

至灵隐,以周岁卒。

”另据《灵隐寺志》载,宋之问被谪江南,夜游灵隐寺,见月色皎洁,不由吟道:“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苦思不得下句,一老僧问之,宋如实而告,老僧出口成章:“何不接‘楼观沧海月,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后来得知,此老僧乃骆宾王。

此说难辨真假,也许是后人对才华横溢而一生坎坷的骆宾王的归宿,寄予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总结(5min)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结合骆宾王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上所讲的诗和檄文的精神内涵。

2、布置作业,请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或词(对平仄无硬性要求,但最好押韵),仿照《咏鹅》的风格,写一种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