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利与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弊端,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要达到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实效,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性质特点,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摆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地位,根据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使用多媒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与弊端,语文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渐渐进入了课堂,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结合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我觉得,多媒体就像一把利刃,对教学有利也有害,既促进又压制。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语文教学正是应了学生的要求,它声、形、色具备,内容丰富,直观动感。
据一些教师反映,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习兴趣也容易培养起来。
记得带着孩子们的第一次走进多媒体教室,孩子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他们是一年级的孩子,都来自农村,有的家里甚至没有家电,眼里的好奇让我既惊喜又心痛。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的歌声比以前更加的洪亮、整齐。
我把《棉花姑娘》的课件播放出来,孩子们的学习欲望随即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讨论更加激烈了,表演更加精彩了。
多媒体教学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记得一个平常不说话的孩子,学习又不好,她说:“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她到处找医生,谁可以帮帮她呢?”孩子们激烈的讨论着,有的说:“啄木鸟!”有的说:“燕子!”……孩子们带着他们的问题开始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课文。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多媒体的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能够出入丰富的声音资料,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训练。
多媒体还可以出入一些视频文件,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我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把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做成动画,孩子们便可一目了然,知道青蛙就是由小蝌蚪演变而成的。
再加上声音资料,把整堂教学变成了孩子们在看动画片,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得就学到了知识,完成了教学内容。
3、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正高节奏地运转。
传统的语文教学,如果不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就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课,只凭嘴皮子和粉笔,不但学生听起来不容易接受,而且不
必要的重复和板书也浪费时间,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将知识的阐释,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动态分析和问题的明确等步骤通过生动形象的屏幕展现给学生,学生边听边看,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容易完成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重复和板书的时间,当然,若能再配以“动画”,效果就会更好。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效果增强,传授等量知识时间缩短,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4、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常常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了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在朗读时,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朗读。
例如:我在上《两只小狮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狮子妈妈的动作、神态,然后结合生活中自己妈妈说话的语气,想象的读一读,最后再听一听画面的配音,将自己的语气和配音比一比,进行比较之后,老师再指导、鼓励学生个别读、跟读、小组比赛读等等,多读几遍以后,学生进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的读出了感情。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上《乌鸦与狐狸》一课时,问学生:“狐狸馋得直流口水,这里的直流’一词,你怎么解释。
”一学生答:“就是一直流的意思。
老师点击鼠标,出现狐狸直流口水的画面,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一学生又答:“就是不停的流。
”另一个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说:“我觉得像没有关的水龙头在哗哗的流着。
”我及时鼓励表扬了这个学生。
可见,学生能有此丰富的想象和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是分不开的。
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拥有一定的优势,也一定会拥有一定的弊端。
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手段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从而束缚了课堂的生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受到预先准备课件的影响,就会把学生拉着和自己一起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使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同事受到束缚,受到了控制,同时也就束缚了教学的生动性。
让老师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时会突然死机,从而从以前的“书本满堂灌”变为“及其满堂灌”。
2、导致了青年教师轻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朗读和书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由于用播放录音机代替教师的范读、电脑打字代替教师的板书,使教师朗读能力、书写能力等基本功未能得以发挥,课堂上教师、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
一节课下来,教师竟未板书一个字,出现了“零板书”的现象,无论字词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均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黑板成了摆设。
长此以往,其负面影响会造成青年教师轻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其独具的魅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语文教学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
因此,固定的教学程式不仅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于很好地发挥,一旦遇上特殊情况(如机器故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等)往往会使教学过程难以继续进行,教学任务难以正常完成。
4、分散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忽视对教材重难点的钻研。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许多课都以课件形式开展教学,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制作一个课件,首先要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声音、图片、录像等各种文件,然后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剪辑、合成,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设置许多的命令和操作,碰到一些技术性问题,还要及时请教行家里手帮助解决,整个课件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多次的实验操作,确保上课万无一失。
在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平时的书面备课。
因此,制作课件势必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大部分心思和时间都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
有时制作一个高质量的精美的课件往往要对求助于或委托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士。
但这样容易造成制作的课件针性差,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协调问题,如将之应用于教学中,则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5、忽视文本当前的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
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比如讲《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讲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学习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感悟。
用影视替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像空间的语文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像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停滞不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语文学科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弊共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优点为语文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它的缺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能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教师进行全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