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概述)
四、体的元素
几何学中体是面的移动轨迹;在立体 形态中,体具有重量、力度等性质,是三 维造型中最能表达体量感的要素,它能有 效地表现空间立体,并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体由面围合而成,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 则体。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
一、独特新颖性
独特性和新颖性是设计的精华,作品必须在一定时间 域和范围内,与其他作品不雷同,甚至是人们未见过的。
各类对比与调和
色 彩 的 对 比 与 调 和
线 型 的 对 比 与 调 和
材
质 的 对 比 与 调 和
形 体 的 对 比 与 调
和
三、对称与均衡
最常见的对称是轴对称,就是一条直线使某形体分为等距的左右两部分并互为相 对。其它形式有如放射对称、逆对称、回转对称、扩大对称等。
均衡就是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异形各方力学的平衡形式。
对称
均衡
均衡
对称
四、比例与习惯
比例指形体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元形体”即正立方体、正三角锥体、球体,是外形最肯定的形体
黄金分割比即1:1.618是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最美的比例,这个比与 人体的比例有密切关系。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等于这个比,躯干的宽高之比 也相当于1:1.618
的造形观念,也就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3、构成——分解,重组。其含义:以各种视觉要素为素
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按功能 的、审美的、力学的或视觉形态动力学的秩序,重新组合 成为一个新的、有趣味的、完整的视觉形态的造形活动。
二、构成的分类
平面构成
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 是将形态不同或相同的几个单元要素根据不同的造型 规律和原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要素。
《下楼梯的裸女》 杜尚的这幅作品被 认为是未来主义的 先驱之作
波丘尼《空间连续的独特》
3、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纯 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 几何形状,而且颜色也减至 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 色。
施罗德住宅
红蓝椅 里特维德1918年设计
4、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从形态关系
出发,更多探索纯粹几何 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 自由性的方法创作作品。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物形态,并将其进行解析、映叠 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束表 现光的闪耀与动感。
立体构成
讲授:关笛 学时:48
第一节 构成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学习目的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特征 第五节 立体构成与设计
概述
第一节 构成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构成” (construction)是什么? 1、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形成、
造成”的意思。 2、构成----是一个现代设计用语,表示一种现代设计
构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 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积极推动了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日 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 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包豪斯
Bauhaus
包豪斯(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
盖里瓦楞椅子
构成主义作品
5、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人 兼校长格罗佩斯的教学,为国 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 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 格,即分解形体后再组构新的 形态。这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法 则奠定了立体构成教学的基础。
格罗佩斯
包豪斯----首将三大构成引入现代设计教育,为适应现代 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设 计教育体系,开设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 业设计课、理论课以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 程,培养了大批有美术技能及科技应用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调和---是指在不同事物中,强调其共同性的因素,使事物之间协调化,避免 杂乱无章。
调和
对比
调和与对比的各种形式
材质的对比与调和----各种不同肌理表面的材料对比,硬材、软材对比,透明与 不透明材料对比,固体与液体材料对比,新旧材料对比等。 当各种近似质地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呈调和关系。
虚实的对比与调和----实体与空间是互补的,实体界定空间
6、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 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结构主 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 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 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 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 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接、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 一定美感的、全新立体形态。
建筑设计
贝隶铭的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玻璃金字塔
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隶铭的作品
玻璃金字塔
中银大厦
贝隶铭作品 苏州博物馆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
工业设计
第一节 立体形态分类 第二节 立体感觉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六节 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材料表面的不同色相、纯度、明度都可形成对比,由此也 可派生出冷暖、明暗、鲜灰、进退、扩张与收缩等的对比与调和关系。
线型的对比与调和---形体上轮廓线的直曲、粗细、长短的对比与调和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形的方圆、大小及体量多少之间的关系
方向的对比与调和----水平与垂直、正斜、左方向与右方向、前方向与后方向的 对比等,方向呈放射状的则呈调和关系。
本质的判断,是艺术的量,技巧的量,是艺术创造所不能离开的量。 有了量感,作品才有生命力。
二、空间感
空间----立体形态周围的空虚部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
三、肌理感
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的表面性质特征。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块)四 个基本因素。
(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 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 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 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瓦尔特·格罗皮乌 斯(格罗佩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 (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重复韵律:形、色、肌理、材质作有规律的间隔重复。 渐变韵律:各造型要素按一定规律渐次发展变化,有形态大小渐变,形态方向 渐变,形态位置渐变,形态厚薄渐变,形态的阴影渐变。 交错律韵:各造型要素按一定规律作有条理地交错、相向旋转等变化。 起伏韵律:各造型要素作高低、大小、虚实的起伏变化。
特异韵律:在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渐变、近似)中求突破。
一、点的元素
在几何学中,点只具有 位置,而没有长度、宽度和 厚度,而在立体构成中,点 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是有体 积、有颜色、有肌理的物质。
二、线的元素
三维形态中的线不但有 长短、粗细、体积,还有软 硬、光滑粗糙的特征。线型 表现中最基本形式是直线、 曲线和折线。
三、面的元素
立体形态中的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不 同形状的面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重 复 韵 律
渐 变 韵 律
自然界有许多现象都表现节奏和 韵律。例如老虎和斑马身上的斑纹是 一种生物韵律。马路上的斑马线则是 一种人造的节奏。
交错韵律
起伏韵律
特异韵律
二、调和(统一)与对比
统一与对比存在于万物之中,只有统一才能有协调一致的整
体性,只有对比才有鲜明突出的精彩效果。
对比---是突出事物相对抗性的因素,使个性鲜明化。
五、稳定与轻巧
从严格意义上讲,稳定是指上、下体积和重量的分配关系,即尽量使下大 上小、下重上轻,给人一种重心稳定的感觉。轻巧,也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间的 大小轻重关系,即在满足“实际稳定”的前提下,用艺术创造的方法,使造型 物给人以轻盈、灵巧的美感。
轻巧
稳定
重心:体型高者重心高,给人轻巧感,反之给人以稳定感
三、立体构成的条件
所谓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基本材 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 立体形态的过程。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立体构成创作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其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知能力、 想象能力、表现能力;挖掘创造能力。
二、立体构成作品必须由构成元素构成
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点材、线材、 面材、块材,即构成立况下才 能看得到。而在光的照射下,必定 会产生阴影,这阴影包括自影和落 影,这一特点只有立体形态才具有。
第五节 立体形态构成与设计
作为基础课程的立体形态构成与 今后的设计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立体形态构成为设计提供 了广泛的发展基础。
其次,立体形态构成可以为设计 积累大量的素材。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一、节奏与韵律
指同一现象有规律的周期反复或交替。
节奏---表现为一切造型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性的变化。 韵律---则是使节奏具有强弱起伏,悠扬急缓的变化,赋予节奏 一定 的情调,给予节奏以感情色彩。
节奏与韵律
简单地区分节奏和韵 律,可以这样说,均匀的 分布可以叫节奏,有规律 变化的分布,则叫作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