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 、从文学所使用的媒介和物质手段来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2 、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是(生活)。

3 、文学艺术最基本的功能是(审美功能)。

4 、叙事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被成为(情节)。

5 、作品主题赖以存在和表现的基础是(题材)。

6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孕育意象)。

7 、典型化是个性化和(概括化)化同步进行的过程。

8 、强调个别性、再现性的形象被称为(典型形象)。

9 、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遵循的原则被称为(创作方法)。

10 、文学批评的标准是真、善和(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文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是(C )A 、理论化的B 、概念化的C 、审美化的D 、抽象分析式的2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上层建筑,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B)A 、直接的B 、间接的C 、没有关系D 、等同的3 、有关艺术真实的含义,正确的有( C)A 、客观生活的实际B 、作家的潜意识C 、主客观的统一体D 、与现实生活无关4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A )A 、语言B 、情节C 、结构D 、人物5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B )A 、形式决定内容B 、内容决定形式C 、形式与内容无关D 、形式与内容没有区别6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提出者是(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有关文学体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体裁没有相对独立性B 、体裁的发展是没有停止的C 、体裁与内容无关D 、体裁是固定不变的8 、文学鉴赏的起始阶段是(B )A 、熟悉生活B 、形象感受C 、审美判断D 、体味玩赏9 、有关文学批评的说法正确的有(C )A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B 、文学批评就是文学鉴赏C 、文学批评只是美学批评D 、文学批评只是社会批评10 、在创作中,艺术表现的基础是(B )A 、生活积累B 、艺术构思C 、艺术技巧D 、阅读经典三、名词解释题 (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主题为作家所执意表现的贯穿全篇、统率全局的基本思想( 3分),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亦即主题思想2 、文学作品的结构指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布局安排 (3 分), 其作用体现在各个层次和各个局部的关系之中 , 一般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种 (2 分) 。

3 、悲剧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 分)。

在新与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过程中,一般总是以代表新生的、美好的、正义的社会力量的失败和毁灭而告终( 2 分)。

悲剧主人公的自觉程度愈高,在斗争中表现得愈不屈不挠、英勇顽强,那么他身上的悲剧性也就体现得愈充分(4 、文学欣文学欣赏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在对形象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想象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3 分),是文学阅读时读者与作品建立关系的直接中介和进一步进行文学批评的基础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是什么?文学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存在如下的关系:一方面,人物性格是情节开展的动力。

在作家对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自然会有相应的行动和相应的结局。

在一定意义上,人物的行动是作家无法支配和操纵的( 5 分)。

另一方面,人物性格只有在具体情节中才能得到生动的展示。

离开了作品的情节,也就不会有性格的具体表现。

要表现人物性格,关键不在于情节的数量,而在于情节的质量。

在于所选取的情节是否典型。

唯有情节典型,才能做到见微知著、以少胜多,通过不多的情节塑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们看待一个作品是否真实,从根本上说,主要就看它是否写出真实的人物性格。

某些虚幻的情节其实是真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反映2 、现实主义的特征有哪些?现实主义根植于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现实空间的关注和思考,它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和现实性。

在某种意义上,现实主义是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属性。

如果说浪漫主义是文学的灵魂,那么现实主义便是文学的基础.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时总是坚持从现实出发,通过细致周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力求忠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的真实画面( 2 分)。

现实主义在处理题材的过程中,反对主观随意性,力图把人物安排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开展作品的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

这就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性格都非常具体真实,情节的开展也特别合情合理而富有说服力( 2 分)。

现实主义在揭示生活真实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生活感性状貌的忠实描写,力求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来予以再现。

因而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很重视细节的真实描写,把它看作是达到生活真实性和给予读者真实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3 、文学语言的特点有哪些?首先,是情境性。

对于文学作品语言中的附加意义,我们只有把整个作品当作一个语境,联系全篇的内容才能体味和领略( 2 分)。

其次,是创造性。

作家虽然不能任意创造和发明新的语词,但是却可以在使用中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 3 分)。

再次,非语义因素的语义性。

作家在创作时如同萨丕尔所说往往是摒弃概念,在非语言层面上来使用语言的。

所以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

在科学语言中,语言的表达功能主要是依靠词义(而且主要是概念性的意义),即以对词义的互相理解构成语言交往功能基本的条件;与之不同,在文学作品语言中,除了词义之外,像语音、语法等非语义因素也与语义因素一样具有鲜明的表意功能,甚至丝毫不亚于语义。

有时,语音和语法结构稍作变化,所表达的内容也就大有异趣( 3 分)。

除了句法的语义性之外,另外,像行文的节奏、叙述的方式、语调的变化、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也无不可以生动地传达某种思想情感。

这在抒情类文学中表现得最突出,叙事类文学也不例外。

文学作品语言的这些特点,说明了它是一种直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语言4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怎样?道德是一定阶级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可以指导和控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 分)。

社会中的人是受到各自道德观念的影响的,作家及其反映的社会人生也都是道德性的存在( 3 分)。

文学可以反映道德观念的冲突,文学不能不与道德观念发生关联。

社会政治的一般要求也往往会通过道德的中介反映到作品中来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 、试结合具体作品中的形象,阐述典型形象的特征。

1. 典型形象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个别性、再现性和真实性,立足于通过个别性来表现一般性,通过再现性体现表现性,通过对足以乱真的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具体描写来向人们展示一个假定的虚拟的世界( 5 分)。

它一般存在于偏重客观的、再现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以及叙事类、戏剧类等作品中( 3 分)。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的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中,并与具体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因而为了写出具体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作家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总是把人物与环境统一起来,从与一定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把握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3 分)。

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不是像类型化人物那样是一种孤立的、抽象化的寓言品,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独特而不可重复的( 4 分,具体作品从略)。

2 、戏剧类文学的特征是什么?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之。

对于戏剧类文学来说,动作是第一义的。

戏剧动作不同于一般叙事类文学中人物的行为。

在戏剧类文学中,人物的动作总是起源于发出动作的人物的内心生活、他的目的和愿望,都在是特定环境中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

戏剧类文学中人物的动作自始至终总是自觉的,不是直接由环境而是直接由意志支配和推动下进行的(环境只是通过意志间接发生作用)。

戏剧的动作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人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支配,而总是力图积极地支配环境。

这就是有些小说不可以改编为戏剧搬上舞台的原因( 5 分)。

戏剧人物动作的目的性决定了戏剧类文学在情节开展上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一、都有尖锐的戏剧冲突,即双方的意志动作所构成的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斗争,冲突是戏剧之所以具有戏剧性的原因之所在。

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戏剧。

二、由于人物双方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是指向一定目的而作的努力,所以动作的情节相对而言总是比较单纯、集中,以致许多戏剧的冲突都紧紧环绕某一核心事件展开。

三、由于戏剧动作都是一种向着一定目的进行的意志行动,动作的自觉程度比较高,因而它的情节节奏一般也总比叙事类文学要快。

四、既然戏剧冲突都非常集中、进展非常迅速,所以戏剧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情节阶段,起、承、转、合,了了分明( 5 分)。

既然戏剧类文学不可能像叙事文学那样由作家来进行叙述,它的动作情节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体现,所以在戏剧文学中,除了“舞台指示”(戏剧类文学里的文字说明,用来交代戏剧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介绍人物肖像和性格特征,以及提示表情、动作等等)之外,全部都是由人物语言写成的,它几乎承担了塑造人物、开展情节、交代人物关系以及替作者对人物、事件进行思想评价等全部任务。

戏剧类文学中的人物言语除了具备口语化、个性化等叙事类文学中人物言语的共同特点之外,还特别需要富有动作性,亦即人物言语必须是在特定情境中,基于对环境的积极感受才说出来的:在人物言语的背后不仅要有人物活跃的思想活动和明确的目的意向,而且还要通过人物言语,力图使这种思想活动形诸于外,成为积极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动作。

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原则上不允许是静态的、说明性的、叙述性的,而应该是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向特定对象采取某种行动所必须说的话。

不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求如此( 5 分,具体作品从略)。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影响最大的上层建筑是(A )A、政治B、法律C、哲学D、文学2、主题赖以存在和表现的基础是( A)A、题材B、体裁C、素材D、原型3、不属于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的有(3 )A 、语言B 、表达方式C 、结构D 、情节4、《水浒传》中描写的水泊梁山,属于文学作品的(B )因素A、情节B、环境C、人物D、主题5、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A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概括思维D、理性思维6、文体的划分是(A )A、相对的B、绝对的C、有阶级性的D、有随意性7、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提出者是(C )A、毛泽东B、列宁C、恩格斯D、马克思8、康德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坚持(A )A 、游戏说B 、模仿说C 、劳动说D 、巫术说9、下列艺术门类中,长于动态叙述和描写的是(C )A、音乐B、绘画C、文学D、舞蹈10、从戏剧冲突的性质看,《雷雨》属于(B )A、喜剧B、悲剧C、正剧D、闹剧二、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20 分)1 、象征形象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一般性、表现性和假定性(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