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的种类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蛴螬类 形态特征
类虫期 成虫 体长 体色
腹部末 节
臀节
侧面观为一凹凸不平的 圆滑直角,尖端无缝
腹面无刺毛列,只有钩 状毛,呈三角形分布, 肛门孔呈三射裂状
末端稍尖
与腹板在尖端合 为一缝
臀板三角形,上有一个三 角形黑斑
腹面有刺毛列,每列多帽 13-14根长锥刺组成,两列 尖相交或相遇,后端稍向 外岔开,钩状毛分布在刺 毛列周围,肛门孔横裂状 每侧8根排成一列,后顶毛 10-14根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蛴螬类
生活史 以大黑 鳃金龟 为例
河南各地均有分布.幼虫危害苗木的根部和地 下茎,成虫危害榆、杨、苹果等的叶片,常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造成整株叶片被食光,影响当年林木生长量
或果品产量。 在河南省每1-2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两
种虫态,同时在土壤下20-40cm深处越冬。
1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蛴螬类
生活史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 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 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 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 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 1代。
野 蛞 蝓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蛴螬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铜绿丽金龟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通称。我国 记载的为害农、林、牧草的蛴螬 有110余种,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个 类群。各地都有优势种类。
华北大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三种金龟和蛴螬的形态区别
种 华北大黑鳃金龟 16.5-22.5 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 暗黑鳃金龟 18.3-19.5 红黑或黑色,无 光泽 铜绿丽金龟 15-18 铜绿色,前胸背板两 侧有黄 边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2
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
3
地下害虫的猖獗动态
4
地下害虫的防治策略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1.1 地下害虫的定义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 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 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又称土壤害虫。
为害近地面部分
为害地下部分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非 洲 大 蜗 牛
前顶毛
每侧3根(冠缝侧2根, 额缝侧一根)
每侧1根,位于 冠缝侧,后顶毛 每 侧各一根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蛴螬类
危害特点
1、大多昼伏夜出,具趋光性。 2、假死性 3、杂食性且取食选择性,喜食大豆叶、花生叶、榆树叶 等。 4、雌雄多次交配,卵散产于土中,每雌平均产卵102粒, 喜在大豆、花生、甘薯等田产卵。 5、常发灾害性 6、幼虫地下危害,成虫地上危害
●金针虫类
金针虫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我 国为害农作物的金针虫有数种。 近年来虫口密度普遍回升,有加 重为害的趋势。
沟金针虫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金针虫类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种类分布与危害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根部、茎 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但主要有(北美洲)、细胸金针虫(美 洲、亚洲、欧洲)、褐纹金针虫(北美 洲、欧洲、亚洲)、宽胸金针虫(美洲、 澳洲)和(北美洲、欧洲)。 其中沟金针虫是最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
1.2 地下害虫的类群
地下害虫的发生遍布全国,从全国的发生 情况看,北方重于南方,旱地重于水地, 优势种群因地而已。 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 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拟地甲、蟋 蟀、根蚧、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 蚁等10多类,共约200余种,分属8目36科。 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 最为重要。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情 况是蛴螬为害严重,危害跃居各类地下害 虫首位;金针虫为害有加重的趋势。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金针虫类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 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 活动盛期。 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 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 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 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 虫直接为害作物。 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 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上
中
下
上
下
○ + + + + ● ● ( -) ( -) ( -) ( -) ( -)
越冬幼虫3-5月短时间为害;5月开始化蛹;成虫5月下旬出现,6月中旬为活动盛期;
第 一 代 ( 越 冬 代 )
产卵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至10月中旬越冬。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细胸金针虫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越冬成虫,一般于4月中旬,当10cm深土层温度达到14-15℃或日平均温度达到 ●蛴螬类19.5℃时开始出土,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其产卵期可延续到9月下旬,产卵盛 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卵期15-22天,多数为20天左右。6月上旬幼虫开始孵 生活史 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期134至280天;其中一部分化蛹羽化 为成虫越冬,另一部分则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危害,至6月 以大黑 初开始化蛹,6月下旬进入盛期,7月开始羽化为成虫。在8月以后羽化的成虫当 年不出土,而在土中潜伏越冬。以成虫越冬为主的年份次年春季危害轻,但夏 鳃金龟 秋季危害重;以幼虫越冬为主的年份,次年春季危害重,而夏秋季危害轻。 春季,深处10cm地温上升至10℃左右时,幼虫向上移动,地温20℃时多在表土 为例 层活动危害,当地温降至10℃以下时,又向深层潜移。土壤湿度对幼虫的生长 发育有很大影响,过湿或过干都会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尤其是10cm以下的幼虫, 反应更为灵敏,如土壤含水量低于10%,初龄幼虫就会很快死亡,当土壤含水量 在10.2%-25.7%范围内幼虫则生长发育良好。取食危害期间,如遇雨水或灌水则 下移,深处暂停危害,如浸渍3天以上,则窒息而死。6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潜 至20-38cm深处,营建一个长椭圆形蛹室,在其中不食不动,进入预蛹期。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1
地下害虫的基本概念
●为卵;-为幼虫;(-)为越冬幼虫; ○为蛹;+为成虫
4 5 6 7 8 9 1 0 下 上 中 . 1 1 2 中
1.3 常发性地下害虫
●蛴螬类
生活史 以大黑 鳃金龟 为例
月
3
旬 越 冬 代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