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


d. 中子:中子不带电荷,穿透力极强。在物质中与原子 核碰撞而损失能量,并产生核反应或使某些原子核裂 变为有放射性的核。它与轻核发生弹性散射几率较大, 碰撞时能量损失较大,通常选用含较多氢元素的物质 (水、石蜡)进行屏蔽。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3.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受辐射剂量剂量
一般认为,性腺和眼晶体属于对辐射最敏 感的组织。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0-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确定性效应主要阈值
器官或组织 生殖腺
确定性效应 永久不生育
单次照射的 多次照射的 剂量阈值 剂量阈值
3.5Sv
眼晶体
晶体混浊
0.5-2Sv
>5Sv
红骨髓 造血机能低下 0.5Sv
皮肤
湿性脱屑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2-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 放射性衰变
不稳定的核素发出射线释放能量,通过释放 能量使原子核稳定的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 性衰变分为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1. α衰变
某种放射性核素放出α粒子(42He)而转变为 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α衰变。
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携带的能量是单一的。 一般放射性核素放射出的α粒子的能量大致在 4~8MeV之间,某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同时放射出 几种不同能量的α粒子。
平均年个人剂量
(mSv)
剂量值(人·Sv)
占总剂量率的百分 比(%)
铀矿山 核工业
其它
约10 4.5
约0.7×102
0.23
核和辐射技术应用
2
约2.2×102
0.72
地下煤矿
4.3
2.6×104
85
有色金属地下矿山 总计
约17
4.3×103 3.059×104
14.05 100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和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遵从指数衰减规律

Nt=N0·e-λt
对于任何放射性核素,其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1/2的关 系为:T1/2 =0.693/λ。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5-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
1. 电离和激发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24-
2、辐射防护原则
b.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ALARA):最优化是指应避 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 的条件下,使所有辐射照射都保持在合理可达到 的尽量低的水平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c. 个人剂量限制:用剂量限值对人员所接受的照射 加以限制,每一工作人员都不得超过规定的个人 剂量限值,从而达到保护个人的目的。
20Sv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1-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b. 随机性效应:减少剂量可以降低随机性效应的 发生率,但是不能完全避免。随机性效应一般 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a) 躯体效应:分为早期效应和晚期效应。早期效 应指在急性照射之后,几小时到几周内就出现 的效应,按剂量大小、病理特点等可分为骨髓 性放射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按射线 作用范围可分为全身和局部损伤两类。晚期效 应指受照6个月以后出现的机体变化,临床表现 主要有各种癌症、白血病、不育症及寿命缩短 等。
➢ 核工业产生的公众照射远低于燃煤等产生的公众 照射。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7-
2、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
➢ 职业照射:由于工作条件对从事该项职业的人员 所产生的照射。
职业照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核工业工作人员所受照射
2)辐射和核技术应用工作人员所受照射
3)采矿和提炼工业工作人员所受照射
c) 调查水平:外照射剂量每日为1 mSv,内污染 为年摄入量限值的1%。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22-
3 、放射性衰变的物理量
6. 剂量率:通常用单位时间的剂量当量来表示, mSv/h、μSv/h或rem/h、mrem/h;也可用 单位时间的吸收剂量来表示,mGy/h、 μGy/h 或rad/h、mrad/h。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23-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标准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21-
3 、放射性衰变的物理量
4. 吸收剂量:表示在任何单位质量物质中,吸收 各类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国际单位是 焦耳/千克(J/Kg),专用名称为戈瑞(Gy), 惯用单位是拉德(rad),1Gy=100rad
5. 剂量当量:等于反映特定类型辐射引起损伤能 力的品质因子Q、该类型辐射的吸收剂量D和其 他修正因子N的乘积。国际单位是焦耳/千克, 专用名称为希沃特(Sv),惯用单位是雷姆 (rem),1Sv=100rem。
辐射和核技术应用中,潜在照射的危险很大, 必须采取严格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核工业 的事故概率极低,但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并不 等于零,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8-
2、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
我国不同职业工作人员受照人均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
职业类别
年集体有效剂量
-19-
3 、放射性衰变的物理量
1. 放射性活度(A):指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 衰变的次数。活度的国际单位是贝可(Bq) , 1Bq=1核衰变/秒;常用单位是居里(Ci), 1Ci=3.7×1010Bq。
核素名 226Ra
14C
60Co
137Cs 192Ir 170Tm
半衰期 1602年 5662年 5.3年 30年 74天 130天

带电粒子主要通过与物质原子核外的电子相
互作用而失去能量。传给电子的能量可能产生电
离或激发。如果电子获得的能量足够大,就会使
核外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这个过程称为电离,电离后的原子带正电荷,与
逃出的自由电子合称为电子离子对。如果电子获
得的能量不足以产生电离,只是使电子从能级较
低的轨道跃迁到能级较高的轨道,使原子处于激
2、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
➢ 根据放射性的来源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 性。
➢ 天然放射性包括:宇宙辐射、地壳中的放射性物 质和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三方面。
➢ 宇宙辐射:主要来自星际和太阳,给人们造成的 剂量大约为300μSv/年。
➢ 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土壤和岩石中的 少量放射性元素铀和钍以及它们的子体产物,放 射性核素的浓度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有很大关 系。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2-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b) 遗传效应:指电离辐射使受照者基因突变引起 的生育方面的异常,以及造成后代的遗传性缺 陷。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照射叫职业照射, 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放射性工作 属于有危害的工作,随着辐射防护水平的不断 提高,放射性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15-
2、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
➢ 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人体内含有的微量放射性 元素(C14和K40),此外氡和钍射气对人体内 放射性也有显著贡献。某些建筑材料中释放出
来的氡气使有些地区室内氡气含量过高。天然 放射性核素对人造成的剂量平均达2300μSv/ 年左右。
➢ 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和职业 照射三方面。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
一、概述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 同位素 构成元素的最基本单位叫该元素的原子。把
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称 为同位素。 ➢ 放射性核素 核素分为稳定核素和不稳定核素。不稳定 的 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核素通过释放能量 使原子核稳定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率、射线种类、能量、传能线密度、辐射方式、 辐照部位、面积及个体辐照敏感性影响。根据 辐射效应发生的机制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 效应。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9-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a. 确定性效应
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射剂量有关的那些 效应。在辐射防护实践中,认识确定性效应存 在阈剂量。辐射防护工作人员可通过有效措施 把受照射人员的剂量控制在某一阈剂量以下, 从而达到防止受照射人员的特定组织或器官发 生确定性效应的目的。
b. β粒子: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流。在空气中的 射程约几米,1cm的有机玻璃板就可阻挡掉。 β粒子也具有较强的电离作用,能发射β粒子的 核素进入体内,内照射危害较大。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7-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c. X和γ射线:是由强光子流组成的电磁辐射。X和γ 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外照射伤害,穿透力极强。 射程在理论上无穷大,用“半价层”来表示其穿透力。 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常用原子序数大,密度大的 材料进行屏蔽。电磁辐射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 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将能量转移给被碰撞物质,散射电 子而使物质电离。
1. 辐射防护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
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2.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 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a.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只有该实践的利益大于所 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该实践是正确的。通 常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 放射性衰变规律
放射性是一些核素的基本特征,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衰变的速率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放射性核素能自发 的放出射线,并同时变为另一种核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