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1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1

名词解释或简答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在世界本源问题上,他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

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主张地心说,因为我们时时刻刻正好看到半个天球,所以地球必然位于宇宙的中心,并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

他认为天地有别,世界结构本质上是以地球为中心,沉重的地球由于它特别的性质,正好静止于世界的中心;把适用于地球上的科学概念和推理运用到天体上去,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把地球也看作是个天体,这是荒谬的思想。

在物体运动问题上,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这是地球上无生命物体运动的基础,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由此得出了动力学基本规律即由外力推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推力成正比,与反对运动的阻力成反比。

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爱因斯坦(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2)爱因斯坦在其有生之年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1905年,爱因斯坦就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4篇论文,其中的三篇每篇均属划时代的成就。

第一篇是《一个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启发性观点》,爱因斯坦在这片论文中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回答了古典物理学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二篇是《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第一次从数学上详尽地解决“布朗运动”问题;最伟大的成就是第三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他举世闻名的相对性理论即狭义相对论;第四篇是《物体的惯性是否与它所含的能量有关?》,这一年他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获得博士学位。

②爱因斯坦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还在3 个不同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建成了广义相对论、辐射量子理论和现代科学的宇宙论。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建立广义相对论,把时间、空间和物质统一起来;同时,他于1916年提出受激辐射理论;而他晚年则致力于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的研究。

③爱因斯坦也为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方关于量子力学中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等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最久、斗争最激烈、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这场论战无形中促进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3李约瑟李约瑟(1)李约瑟其人李约瑟,著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研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

(2)李约瑟难题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

但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这就是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其一般表述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对大自然的数学化假设,全部涵义是为了先进技术,它仅仅迅速崛起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3)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的探讨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4)李约瑟难题的意义李约瑟在一定程度代表一个研究领域,一种理论视野,一种文明情怀。

李约瑟站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世界文明史,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才产生自己的疑问。

他不但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被人们忽视了的一个重大史实,还成了向西方人宣示这一史实的“圣保罗”,且又以西方文明史为背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追问这个史实后面的原因。

随李约瑟及其合作者对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的进展,其成果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响。

A.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拥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B.对“李约瑟难题”的原本表述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探讨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李约瑟难题”是否有学术价值? 应该放弃难题还是应该探讨?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这些探索和讨论, 展现了多方位的视角和观点,加深了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历史文化意蕴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4牛顿(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以绝对化的四个基本概念空间、时间、质量、力为基础,以著名的三大定律为核心,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最高的综合,用微积分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因果律的一个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以实验和观察对结果进行验证的科学体系。

意义:第一,实现了第一次物理学大综合。

牛顿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与天上的天体运动都统一到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之上,从而达到物理学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宏观物体低速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第一次大飞跃”。

第二,导致了力学科学的革命。

牛顿在建立力学体系的过程中的确继承了前辈和同时代科学家的诸多科学成果,但并不是像通常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只是对前辈和同时代科学家的思想或原理的汇集或综合,而应该既是科学大综合,更是科学革命。

第三,推动了力学和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

它使天文学、力学的分支得以产生,对地质、机械等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到了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形成了“分析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多种力学分支。

第四,开创了理性新时代。

它是文艺复兴以来科学革命的伟大成果,标志着古代人从对自然界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进入到近代人的抽象理性认识的阶段,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把牛顿的《原理》巨著带到法国,法国百科全书派把牛顿力学作为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局限性:第一、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上的时间自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牛顿把时间看作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绵延,空间则是与物质状态无关的空架子,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第二、超距作用力。

对于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牛顿是用某种“超距作用”来解释的,也就是把物体间的引力传递看作是既不需要介质又不需要时间的过程,无论多么遥远的物体或物体之间的空间多么真空,引力一下子就会由此物体达到彼物体。

第三、上帝是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者”。

牛顿认为:“各行星周日转动不可能由重力而得来,而需要有神力在它们轨道的切线方向上给以推动。

……,就需要有神力在它们轨道的切线方向上给以推动。

”第四、机械的自然观。

牛顿力学的运动三定律将自然界的一切力学事件连结起来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因果锁链,整个自然界被认为像一架机器一样有秩序地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

这种信念导致了指导物理学发展甚至影响整个自然科学达数百年之久的机械的自然观。

重大成就:牛顿以哥白尼体系为力学运动规律的参考系,利用古希腊哲学关于物质的原子结构的思想,以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结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研究所发现的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等成果,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

5《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了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该书是中医现存最早的理论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6《本草纲目》李时珍1552年开始编写《本草纲目》,1578完稿。

历时20余年,共52卷,190万字。

集中国古代药学之大成。

《本草纲目》所列部类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自然界万物的分类思想,具有极高的思想史价值。

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博物学、生物学和化学著作。

李时珍留下的这部巨著对中国和世界的科学事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万历年间传至日本,以后逐步传向欧洲,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俄文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引用过《本草纲目》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

7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

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8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建立以后,1926年玻恩等人提出了波函数的概率解释;1927年海森堡发现了不确定原理;1928年狄拉克得出相对论波动方程;后来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等,从而使量子力学发展为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狄拉克提出的狄拉克波动方程还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意义:量子理论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联系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传统观念,揭示出物质世界中统计决定论的因果观。

1927年在意大利科莫为纪念伏打逝世100周年而举行的国际物理学讨论会上,玻尔作了关于量子力学的报告,被看做是量子力学的正式成立仪式。

简答或论述1在文明初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自从人类有了越来越大规模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要求,便有了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只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刻把握,是主体化的意识和能动性的思维的成果,并且必须是系统化的、有一定构造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开始为人们的精神活动(包括科学认识活动)逐步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但还不可能产生科学,甚至不可能出现本来意义上的科学活动。

另一方面,从回溯本源的意义上说,科学又植根于人类早期的各种活动中,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孕育、发展起来。

原始宗教和巫术的出现起源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以及灵魂崇拜,另外这也是当时人类思维能力增强的表现。

作为原始人思考自然地基本方式,作为将“物之灵”的大宇宙和“人之灵”的小宇宙加以对象化的最初尝试,它们无疑构成了科学认识的源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