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竞争状况、影响因素、技术特点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竞争状况、影响因素、技术特点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竞争状况、影响因素、技术特点(四)行业竞争状况1、行业竞争格局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由于客户主要为通信运营商及主设备商,客户行业垄断地位较强。

通信运营商在集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业内提供通信设备的企业资质遴选较为严格,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多家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品供应商。

该类供应商大多发展起步早、技术水平较同行业领先,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体化解决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方案比选、方案实施等各种配套服务能力,因此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

其它单一产品供应商,或者从事OEM 的设备加工厂商,相对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能力相对有限,能力较弱。

2、行业主要壁垒(1)技术及工艺壁垒通信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类技术领域,如光学与光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信息与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因此技术含量较高。

同时生产工艺控制对产品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和成熟的产业技术工人相互配合,才能根据运营商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利用科学的制造流程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新进厂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以上条件,因此,在技术和制造工艺上新进入者面临比较高的进入壁垒。

(2)通信行业进入壁垒通信设备的生产销售需要满足通信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关标准对产品的基本配置、应用类型、业务支持能力、组成、功能、安全及认证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行业内设备供应商参与运营商集采招标和产品销售必须拥有ISO9000 系列产品及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光通信相关设备如光纤活动连接器、通信光缆交接箱、ODF(光纤配线架)、光缆分纤箱、综合集装架、光分路器等产品需要满足国内通信行业权威认证—泰尔认证中心系列标准认证及《接入网技术要求》等通信行业国家标准。

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应当附送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可并经工信部授权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者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获得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颁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后,才可申请进网许可证。

以上资质认证和许可制度,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壁垒。

(3)通信运营商客户认证壁垒通信运营商采购电信设备或者组件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按照其制定的入围要求来选定产品的年度供应商。

通常通信设备产品认证周期较长,产品的性能需要符合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而且大部分产品还要通过客户定制化、个性化的认证,才能够最终获得通信设备的供应资格。

运营商对产品的认证以及供应商的遴选涉及多方面,如供应商的管理体系、研发实力、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品质控制能力、过往销售记录、长期供货信用记录等。

因此,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客户认证壁垒。

(4)资金壁垒通信设备制造商通常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用于购建生产线、采购大量原材料以及雇佣劳动力进行加工制造,企业利润率受生产规模、销售情况的影响较大;该行业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通信技术更新较快,企业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其次,由于该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通信运营商,运营商的存货管理及结算方式会对行业内供应商的营运资金要求较高,从而对市场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资金壁垒。

(5)营销及服务壁垒通信运营商集团公司下属省级及地级分公司数量繁多,遍布全国各地,营销服务网络的建立、完善和维护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行业新进入者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难度较大,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此外,运营商选定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后,产品的后期维护服务主要由供应商负责,客户对供应商的服务要求非常高,而新进入者要获得运营商的信任和认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

3、行业利润水平通信设备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通信运营商市场由于集中采购招标的推行,近年来,行业总体利润水平有所下降,但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通信设备及部分接入产品仍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随着行业内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研发投入,促使改型、创新产品不断出现,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出现分化。

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加工工艺革新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仍能取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同时部分行业品牌影响力强、管理水平高、成本控制能力强的老牌优势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高于其他企业。

(五)行业发展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宽带中国”战略各项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蓬勃发展,提速降费取得实效,信息通信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为建设网络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规划对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支持,也将进一步增加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这对于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是长期利好因素,未来通信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2)“中国制造2025”、三网融合战略、广电双向改造等将直接驱动市场2015年5月,国务院颁《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

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

三网融合不仅仅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同时是高层业务的融合和应用,三网融合将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络基本的“模拟网络+铜电缆”模式将很难适应三网融合后的运营要求。

这些因素都将直接驱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3)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带动通信网络建设需求中国云计算中心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建立的速度非常快,受云模式发展和数据中心能耗影响,2013 年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商新建数据中心部署也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全国跨各大区域分散部署的态势。

中国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在西部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在业务运营、合作模式等领域开展创新,引领了数据中心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显示,2015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8亿元,同比增速达31.71%,这预示着未来云计算产业的建立带来全社会级数增长的数据需求。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16)》显示,2015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7,500亿元,2009 年到201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加入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需求将在原有移动数据(电话、信息、上网流量等业务)基础之上放量增长。

因此,云计算和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计算中心对网络承载能力和质量的需求,各类服务与应用需要更高带宽的通信网络。

2、不利因素(1)技术进步速度快,对厂商资金投入要求高各类通信设备及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这决定了其生产制造技术必须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相一致。

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一方面使本行业产品有了持续不断的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行业内企业必须及时掌握技术的最新进展,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大研发与资金投入,推出新产品,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部分不具有研究开发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加大技术与资金投入。

(2)行业发展依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行业的成长与电信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主要受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

目前,国内电信服务全部由几家大型通信运营商提供,导致本行业的业务主要依赖于通信运营商。

一旦通信运营商的需求结构与需求数量变动,将可能给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六)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1、PON 技术成为有线宽带接入技术主流有线宽带接入技术从ISDN 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开始,逐步经历HDSL、SDSL 技术到ADSL 宽带接入技术,进而发展到VDSL/VDSL+技术,接入网速度从早期的几兆发展成为百兆以上的可实现带宽,以满足用户不同阶段的入网需求。

21 世纪初,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开始不断推广,全光网实验逐渐拉开帷幕。

基于光通信的PON 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和使用,相继推出了APON、BPON、EPON、GPON、10GPON、NGPON 等技术标准。

接入网速度出现了量级上的快速增加,从155M发展现在的1.25G、2.5G、10G 乃至更高的接入带宽能力。

新技术的发展为“光纤到户”、“光进铜退”、“三网融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2、移动通信技术朝着高速率、融合化、多媒体化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模拟调制技术和FDMA 接入方式,在使用中暴露出了很多缺点,例如设备体积大成本高,频谱利用率低,保密性差,只能提供低速语音业务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调制技术以及TDMA 或CDMA 接入方式,具有频谱利用率较高、保密性好、系统容量大、接口标准明确等优点,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语音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的需求,因此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数字通信系统,在业务上更加重视移动多媒体业务,能提供多种类型的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语音业务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并与固定网络相互兼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定位于具有更高的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服务质量,提供智能化及开放灵活的使用环境,系统充分体现了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及IP 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广泛使用的为TD-LTE 和FDD-LTE。

5G 是继4G 之后,为了满足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通信机构至今还没有对5G 技术正式的技术定义,常见的说法是5G 就是将无线宽带的传输速率提高至10Gb/s 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3、通信接入设备及产品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高度一致通信接入设备主要服务于满足通信网络对信息传输、转换的需求,其生产技术、研发方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高度一致,并随通信技术的更替而升级换代。

在有线接入领域,如传统的连接与保护设备主要有用于xDSL 接入的铜缆配线产品(MDF、DDF)以及通信机柜系列产品,随着光接入技术的发展,与FTTx 相关的ODN 产品如光纤配线系列产品、光无源器件产品等得到迅速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