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中外专家评析中东局势最近,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北京约请了中外知名国际问题、中东问题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中东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西方大国的中东战略、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影响中东形势发展的各种因素等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全方位、多领域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评析。

现将部分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当前中东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李国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近一两年来,中东局势发展持续动荡,诡谲多变。

伊拉克已取代巴以成为地区局势动荡的策源地;围绕着伊朗核问题的紧张局势正越来越成为地区更大危机的爆破点;人们虽对巴以不间断的暴力冲突已习以为常,但这并没有削弱它对中东其他问题的影响力。

美国在伊拉克“反恐战争”的失利导致了美国陷入战略性的困境,影响了美国主控地区局势发展的能力;伊朗的“崛起”和伊斯兰什叶派势力影响扩大,影响着地区政治力量的消长,带来了地区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对地区今后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与伊斯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和恶化,中东地区动乱的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和稳定。

乌萨迈·哈扎里·哈尔卜博士(埃及《国际政治》杂志主编):中东在今日的单极世界是国际冲突的核心,很难预测这一地区今后的未来走势,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重塑中东。

新中东将会产生于很多冲突的剧痛之中,这些冲突现在同时存在并且以一种独特又危险的方式相互关联。

这表现在:1、内部冲突频繁,主要是因为深刻的历史性的派别之争,加之以直接或间接的外部干涉。

美国的入侵和萨达姆政权的崩溃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冲突的产生;以色列的进攻导致黎巴嫩内部政治派别关系的恶化;巴以冲突的继续一直是地区冲突中最具威胁性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伊朗在海湾地区和伊拉克的逊尼—什叶派冲突增加了海湾地区产生更大冲突的忧虑,包括可能出现的伊朗—阿拉伯冲突,这一冲突从本质上讲是教派冲突,会产生广泛的悲剧性的后果;苏丹刚刚实现南北和解,达尔富尔地区又产生了新的冲突。

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国家,比如埃及、约旦、叙利亚和也门也同样存在着极力推动民主的一方与极力阻止的一方之间的激烈冲突。

2、地区大国和外部列强之间的冲突在“9·11”之后已经被定义为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冲突。

中东被认为是国际反恐战争的前沿阵地,这场战争已经主导了当今的世界秩序。

在这一方面最有决定性影响无疑是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与伊朗发生的对抗,这一对抗可能会大幅度地增加该地区的混乱和不稳定而且会激化教派间的紧张关系。

3、中东地区还存在着新旧交织的国际冲突,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石油、市场及货币储备。

美国和西欧总是将中东视为无人挑战的势力范围。

冷战后,发生在该地区的全球冲突的性质和参与各方,在新的世界秩序下都发生了变化。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其在海湾的经济与政治存在不断增长。

中国已经挤进这一地区,用各式各样面向当地市场的低价产品打开了大门,并已经成为海湾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与此同时,印度在海湾地区的劳工持续增加,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岛。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东并不会因为美国过于简单化的计划而应运而生,而会受到上述各种冲突结果的左右,新中东应该由中东人民来建设而不是绝对地依赖外部干涉;该地区的改革应由内部力量的效力和决心推动,而不是外界压力、计划和贪婪的产物;这一重构过程能否有效进行取决于该地区中心地带的变化,如果能使处于中心地带的各种力量发生变革,整个地区都将很快能有所收效。

但是这种变革应取决于该地区人民的利益和需要。

李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所长):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乱象持续蔓延,区内战乱和冲突频仍,恐怖主义泛滥,伊斯兰激进势力影响扩张。

美国中东战略全面受挫,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在中东都难以脱困。

1、中东“东线”持续吃紧,风险系数迅速提升。

近年来,中东“东线”两大热点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一是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恐怖暴力袭击的阴影笼罩着全国各个角落,血腥的教派冲突已将国家带入分裂边缘。

二是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美伊对抗加剧,局势日趋紧张。

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2、中东“西线”冲突迭起,和平更加遥遥无期。

伊拉克战后一直相对平静的“西线”重新陷入动荡。

一是黎巴嫩与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引发了黎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是巴勒斯坦内忧外患,暴力冲突持续不断。

“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不和,武装内斗不断。

此外,以色列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为逼哈马斯下台,对巴实行封锁和打压。

美国也联合欧盟对巴实施经济封锁,进一步加剧了巴以的仇视与武装对抗。

3、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日益坐大,强烈冲击地区政治平衡。

首先,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激进势力纷纷问鼎政权,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对地区政治生态产生强烈冲击。

其次,由于伊斯兰势力不断扩大,中东激进与温和势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4、中东反美情绪高涨,逐渐形成联动态势。

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支持与互动显示,一条连接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真主党和哈马斯的“反美轴心带”在中东地区隐然形成。

与此同时,中东民间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

5、美国陷入中东战略困境,短期难以脱身。

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困难和包袱越来越多,处境日趋困难:在伊核问题上“战和两难”;对伊拉克乱局苦无良策;反恐战争结果适得其反;“民主改造中东”事与愿违。

长远看,中东可能成为美国霸权战略的“陷阱”。

西方大国的中东战略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其在大中东地区所有政策和战略的总和。

美国中东政策具有较强烈“问题取向”,而中东的难题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缺乏一个完整的地缘框架和连贯的战略原则,区域政策只好围绕几个核心问题本身来搭建。

以下三个问题构成了美国对中东政策的主体:1、稳定阿以关系。

阿以关系长期以来是中东矛盾的根源,维持以色列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一贯和优先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常交互使用两种手段,对于威胁以色列生存的势力给以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强力压制,在以色列基本生存威胁消除的前提下,推促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以缓和阿以矛盾,稳定地区局势。

2、经营地缘政治体系。

跟在其他地区一样,美国在中东也维持几个比较重要的朋友——主要是以沙特为中心,作为驻扎力量的据点,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收益和能源供应;压制反美、反以等敌对国家,主要手段是对其施加经济制裁、政治压力和国内颠覆,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同时在军事和政治上支持“敌人的敌人”,实施平衡与牵制,打代理人战争。

3、压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

美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政策的目标是要彻底摧垮恐怖主义组织威胁美国安全的能力,维护美国在地区的威望、权力和价值观。

所使用的手段包括:首先,用军事手段击垮恐怖主义的组织体系,切断其资源链条;其次,强有力地推行全地区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不但以政权更替方式实施在伊拉克的民主改造,而且对于其盟国也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

安惠侯(中国前驻埃及大使):控制中东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步骤。

美在中东的战略目标是:一是确保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不容任何势力挑战;二是控制中东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渠道。

为实现这两大目标,美长期以来执行如下政策:1、确保美忠实盟友以色列的安全和强大;2、与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关系;3、接受欧洲盟国及其他世界大国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但绝不容许任何大国挑战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4、打压、颠覆地区反美国家,不允许它们挑战美在中东的霸权或干扰美中东政策的实施。

5、主导中东和平进程,但明显偏袒以色列,致使巴勒斯坦问题久拖不决。

美国历届政府,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主政,对中东的战略目标始终不变,对中东的具体政策或有不同,但亦无根本性的变化。

达乌罗夫·拉马赞(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战略与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在确定其中东活动的方针和性质的时候,仍然贯彻其在外交政策远景规划中的原则。

俄罗斯坚持集体行动优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莫斯科排除了为自己国家利益单独行动的可能,当然这些行动不会违反其国际承诺或对其主要全球伙伴的承诺。

如俄罗斯保持与哈马斯的接触以及向伊朗和叙利亚这些国家输送防卫武器。

当前俄罗斯的中东外交政策可用两个词形容:长期和创新。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这两个不同的因素同时融入了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中。

一方面,俄罗斯建立并积极发展与新伙伴的关系。

典型例子就是与以色列和波斯湾国家的关系。

另一方面,中东问题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逐步下降。

诚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作为中东和平进程共同发起人之一的地位,然而,谈到财政与经济能力,远非是另一个共同发起人美国的对手。

俄罗斯在中东谈判进程中有很大优势,一方面,他总体上保持着与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国家的信赖关系;另一方面,又与以色列保持着正常的工作关系,既有政治领域的,也有防务领域的。

俄罗斯在该地区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在美国控制力下降的地区展示其今非昔比的实力与影响。

第二,通过原有的或新的平台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贸易,支持其经济,特别是非能源领域的发展。

第三,减少国外对车臣叛乱分子的支援,而这些叛乱分子均打着伊斯兰的名义开展活动。

李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事务系主任、教授):中东是俄“南向战略”的重要方面,目前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仍占主导地位。

与冷战时期相比,俄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目前又逐渐上升。

俄在中东至少有四张牌可打:一为伊朗牌。

与欧美大国相比,俄伊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俄在伊有其自身战略和经济的利益,坚持发展与伊的核合作。

主张通过政治方法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反对对伊过于严厉的制裁。

二为巴以牌。

俄为中东和谈两主席之一,影响虽不如美国突出,但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与巴以关系同时交好,俄向来同情巴方,不像美国那样明显偏袒以色列;以色列的国民有很多是来自俄罗斯的移民,俄罗斯文化在以色列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俄同巴内部两派——法塔赫和哈马斯都比较友好,从而在中东和平问题上赢得一定的主动权。

三为能源牌。

中东盛产石油和天然气,而俄罗斯也是世界能源大国。

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俄与中东能源大国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并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四为伊拉克牌。

俄批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张尊重国际法,通过联合国解决伊拉克问题。

俄罗斯与美国在解决中东问题上存在分歧,俄主张吸收伊朗和叙利亚参加,全面解决包括巴以争端和伊拉克乱局在内的中东问题,俄向叙利亚出口先进的火箭,而美国坚决反对伊朗和叙利亚发挥作用。

此外,双方在对待哈马斯问题上的立场也不相一致。

赵伟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最近一两年来,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