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合闭合导线闭合差计算和粗差检验讲解

附合闭合导线闭合差计算和粗差检验讲解


导线测量外业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测区旧地形图、已知点(平面和程控制 点)资料、测量规范; 仪器工具:所用仪器(包括仪器的检验和校正)、工 具、记录手簿、材料。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踏勘测区 实地了解测区地形; 了解已知点状况。
(2).图上(指原有旧图)设计布网方案 导线网形、等级; 导线边长、总长、点位密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2、附合导线的计算
例:
2053648
B 1
2904054
xB 1536.86m yB 873.54m
A AB 2364428
AB
前进方向
3
4
CD
C
2
1672156 1753125
2024708
2140933
D
xC 1429.02m yC 1283.17m CD 603801
⑶判断是否再限差内: i a b Si
a 是固定误差
b 是比例误差
逐步比较大小Li ,确定最大值Lmin ,并 记录导线点名Ni ,
设计程序演示
感谢在百忙之中对论文评 阅及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
第一章 控制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i i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数
(5)计算坐标增量ΔX、ΔY:
X i Di cos i
Yi Di sin i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 x x (x终 x始 ) f y y ( y终 y始 )
由于 fx , f y 的存在,使导线不能和CD连接,存
(5).绘制点位图
在现场丈量2—3个攀距,便于以后寻找或确定点位。
用红油漆标出攀距出发点,并写点号与攀距尺寸。
画出攀距关系的平面示意图,作为控制点资料。
攀距交会角度要好。


房 屋
D5 8.75m
D5 12.36m
控制点
导线点的点之记
点号
D5
埋设日期 1999年5月20日
桩别 备注
大铁钉
在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D
f
2 x

f
2 y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fD
D

1
D
fD
(7)分配闭合差:f x , f y
vxi
f
x
D

Di
vyi
f
y
D

Di
检核条件:
vx fx vy fy
(8)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i改 xi vxi yi改 yi v yi
1
893630
3
730020
1253000
1074830
2
查找导线测量粗差的方法
一. 水平角测粗 二. 导线边测粗
一 . 水平角测粗
1. 角度粗差解析特征
导线测量中,最常见的个别错误出在水平角上,仪器 每摆一站,测一个水平角,究其错误原因,或水平角 测错、或记录错、或计算错,有时很难发现错在哪个 站点?见下图:AB、CD为已知边,从B点开始测量经 2、3、4、5、C点结束,假设水平角产生错误,则导线 由B、2、3、4、5′到C′点,或由C、5、4、3′、2′到B′点, 由导线点解析坐标偶然误差分布特点知,距离最近的 同名点(4点)即是出错点。
如图,A、B、C、D是已知点,起始边的
方位角 AB (始 ) 和终止边的方位角 CD (终 )
为已知。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
即:
f


左 右
(始
终)
n
180
检核: f f允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Vi f / n
(3).实地选点(考虑以下因素):
通视良好,便于测角; 地面平坦,便于量距(用测距仪不考虑); 视野开阔,便于测图(重要); 点位稳定,便于保存; 边长适当,足够密度; 便于安置仪器。
(4).建立标志
永久性标志
临时性标志
木桩
大铁钉 凿刻 红油漆标志
泥土地
沙石路、沥青、 砖石缝
水泥地、岩石 油漆不易剥落处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应为:
理 (n 2)180
f 测 理 测 (n 2)180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根据闭合导线本身的特点:

理论上 实际上
x理 0 y理 0
fx
x

f y y测
4
89335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开始出现并不断完善,简化 了作业过程、减小了工作难度。为此本设计尝试在程序设计部 分用Visual Basic实现测量过程中方位角、导线坐标、闭合差计 算、粗差检验、平差计算和导线图形的绘制。 关键词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差;平差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求B点坐标 xB , yB 。
xAB xB xA DAB cos AB
x
yAB yB yA DAB sin AB
y AB
B
xB xA xAB yB xA xAB
xB xA
xAB AB DAB A
O yA
yB
y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
(2).起点至终点正算各导线点坐标
⑴导线边方位角: i i1 i 180
⑵导线点坐标:
Xi Xi1 Si1 cos i1
Yi Yi1 Si1 sin i1
(3).终点至起点反算各导线点坐标
⑴导线边方位角:
AAi AAi1 Bi1 180
4
闭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0,1,……,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3.支导线
B
DB1
1 D12
2
AB
B
1
(XB,YB)
A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B, 1 边长DB1,D12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1.踏勘选点(选点) 2.导线边长测量(测边) 3.导线角度测量(测角) 4.导线连接测量(连测)
毕业设计
附合闭合导线闭合差计算 和粗差检验
设计者:雷谨魁 指导老师:葛永慧
主要内容
导线测量 查找导线测量粗差的方法 设计程序演示
摘要
控制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碎部;这样,每一碎部点 的位置都可由高精度的控制点直接测定,碎部点的测量误差不 会相互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测量误差的积累。导线是小地区平 面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适宜在建筑区、林地等通视困难地区 和道路、隧道等带状施工地区使用,尤其还使用在矿山巷道测 量中。导线测量就是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已知点和待定点的分布状况,导线可分为支导线、附合导 线、闭合导线等不同的布设形式。运用粗差检验的方法来判断 哪些角度和边长出错;最后,通过平差计算来提高导线的测量 精度。

中西 北
18-1
食品店
庆 12.36m
8.75m D5边长(往返丈量)。
1).精度要求:符合规范规定。
例:图根导线 D往 D返 1 D平均 3000
).测距方法: 钢尺量距 电磁波测距
3.导线角度测量
——观测导线各转折角、连接角。
DJ6一个测回(图根导线)。 左 右 40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3.有关名词
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1.附合导线 2.闭合导线 3.支导线
1.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C CD
B DB1 1 D12 2 D23
3 D34 4 D4C
C
(XC,YC)
D
AB B A (XB,YB) 1
附合导线图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检核条件:
x理 xC xB y理 yC yB
(9)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xi xi1 xi改 yi yi1 yi改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 终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基本相同, 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边长D,计算坐标
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 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
1、坐标计算公式:
(1) 坐标正算(由α、D,求 X、Y)
已知A( xA , y A ), DAB, AB ,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 程控制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2.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 二级、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 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⑴导线边方位角: AAi AAi1 Bi1 180 (观测角为左角)
⑵导线点坐标:
XXi XXi1 Si cos AAi
YYi YYi1 Si sin AA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