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病毒表达蛋白1 donor vector的构建1.1 外源基因的连接1.2 转化1.2.1 取10μL连接产物放入100μL感受态细胞中。
1.2.2 冰浴30min。
1.2.3 42℃,90s。
1.2.4 马上放入冰浴中,2min。
1.2.5 加入800μL LB培养基,37℃,150rpm摇1hr。
(LB 37℃预热)1.2.6 取200μL涂Amp+LB平板。
1.2.7 37℃,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16hr。
1.3 鉴定1.3.1 挑取10个单菌落于Amp+LB培养基中,37℃,225rpm,摇过夜。
1.3.2 小量提取质粒,操作步骤见附录2。
1.3.3 用SalI及XbaI双酶切鉴定连接结果。
1.3.4 取1ml菌液测序。
1.4 菌种的保存1.4.1挑取单菌落于1-2ml Amp+LB培养基中。
1.4.2 37℃,225rpm摇至平稳期。
1.4.3 0.85ml细菌培养物+0.15ml灭菌甘油,混匀。
1.4.4 -80℃保存。
2 转座2.1 转座反应2.1.1 将DH10Bac放入冰中备用。
2.1.2 轻轻混匀,取100μL DH10Bac细胞于遇冷的15ml圆底灭菌管中。
2.1.3 加入下列质粒DNA并轻混匀。
pFastBac TM construct 1ng(5μL)pFastBac TM control 1ngPUC19 control 50pg2.1.4于冰中放置30min。
2.1.5 42℃,热激45s,不要摇动。
2.1.6 马上放入冰浴中,2min。
2.1.7 加入900μL室温LB培养基。
2.1.8 37℃,225rpm摇4hr。
2.1.9准备一系列10倍稀释的细菌培养物(10-1、10-2、10-3),每板加入100μL的稀释菌液。
(平板为:50μg/ml kana、7μg/ml的genta、10μg/ml tet、100μg/ml Bluo-gal、40μg/ml IPTG)。
2.1.10 37℃,倒置培养48hr,挑取白斑进行分析。
2.2 鉴定2.2.1 挑取10个克隆于新鲜配制的LB平板中,画线,37℃倒置培养过夜。
2.2.2 挑取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LB液体培养基含有50μg/ml kana、7μg/ml的genta、10μg/ml tet。
2.2.3 Bacmid DNA的提取,提取方法见附录3。
2.2.4 Bacmid DNA的PCR鉴定由于Bacmid DNA中含有M13的正向及反向引物序列,在转作子两端,所以可以用M13来扩增鞭毛蛋白基因。
M13 Forward :5-GTTTTCCCAGTCACGAC-3M13 Reverse :5-CAGGAAACAGCTATGAC-3反应的条件为:93℃ 3min,(94℃ 45s,55℃ 45s,72℃ 5min)×25-35个循环,72℃ 7min。
2.2.5 取5-10μL PCR产物,0.7%琼脂糖电泳检测片段的大小,正确的片段大小为4000bp。
3 Bacmid DN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杆状病毒3.1 sf9昆虫细胞的培养(见附录4)。
3.2 Bacmid DNA 转染sf9昆虫细胞3.2.1 在6孔板中,每孔铺9×105个细胞,加入2ml含有抗生素(50u/ml的青霉素,50μg/ml 的链霉素)的sf-900II SFM培养基。
3.2.2 27℃至少培养1hr。
3.2.3 在灭菌管中混合Cellfectin及DNA。
将1μg DNA在100μL的sf-900II SFM培养基中稀释;将Cellfectin上下颠倒混匀5-10次,取出6μL,用100μL的sf-900II SFM培养基稀释;将稀释的DNA及Cellfectin混合,温和混匀,室温放置15-45min。
3.2.4 移去细胞中的培养基,加入2ml sf-900II SFM培养基洗涤,弃去洗涤液体。
3.2.5 在DNA:Cellfectin混合物中,加入800μL的sf-900II SFM培养基,温和混匀,加入细胞中。
3.2.6 27℃,培养5hr。
3.2.7 移去DNA:Cellfectin混合物,加入2ml含双抗的sf-900II SFM培养基。
3.2.8 27℃培养72hr,直到看到杆状病毒的标志。
如果转染效率高,72hr后就可看到细胞病变,如果转染效率不高,4-5天后才能看到。
3.2.9如果看到上述的细胞病变,将2ml的细胞收集于15ml的snap-cap管中。
3.2.10 500×g离心5min除去细胞及碎片。
3.2.11 将上清转移至新的灭菌15ml snap-cap管中,加入2%的胎牛血清,4℃避光保存,即为P1病毒。
4 杆状病毒的扩大培养4.1 在转染当天,准备sf9细胞,铺在6孔板中,每孔铺2×106个细胞,室温培养1hr。
4.2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确认是否已经贴壁。
4.3 加入适当量的P1病毒。
加入量计算方法为:转入病毒的量=MOI(pfu/cell)×细胞数量/病毒滴度(pfu/ml)P1病毒的滴度的范围在1×106---1×107 pfu/ml,MOI一般取0.05-0.1。
4.4 2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r。
4.5 48hr后,(视杆状病毒的构建情况,决定收集时间)收集病毒于15ml snap-cap管中。
4.6 500g离心5min。
4.7 将上清收集于新的15ml snap-cap管中,即为P2病毒。
4.8 4℃,避光保存。
5 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5.1 4%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的配制5.1.1 微波炉加热或者70℃水浴,溶化4%低熔点琼脂。
当低熔点琼脂溶化后,将下列物品放入水浴中:空的100ml无菌瓶Sf-900(1.3×)培养基5.1.2 待低熔点琼脂溶化后,马上将低熔点琼脂、无菌瓶及Sf-900(1.3×)培养基放入超净台。
5.1.3 将30ml Sf-900(1.3×)培养基及10ml 4%低熔点琼脂放入100ml无菌瓶中,温和混匀。
5.1.4 准备好后,于40℃保存。
5.2 蚀斑试验5.2.1在转染当天,收获sf9细胞,并准备30ml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ml,于6孔板中每孔铺2ml细胞。
5.2.2 室温放置1hr,让细胞贴壁。
5.2.3 1hr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贴壁的状态,应该有50%细胞贴壁。
5.2.4 在sf-900II SFM中将病毒稀释8个浓度梯度(10-1—10-8)。
取0.5ml病毒放入4.5ml培养基中,稀释为10-1,然后从10-1浓度的病毒中取0.5ml病毒放入4.5ml培养基中,稀释为10-2,依此类推。
5.2.5 将6孔板中的培养基移去,马上加入1ml病毒稀释液。
5.2.6 培养1hr后,马上将放在40℃水浴的平板培养基放入超净台。
5.2.7 将病毒液取出,马上将2ml的平板培养基放入。
(动作要快,以免培养基凝固)。
5.2.8 室温放置10-20min。
5.2.9 将培养基放于27℃,5%CO2培养箱中培养。
5.2.10 在转染第四天时,用sf-900II SFM培养基配制1mg/ml的中性红溶液,抽滤除菌。
5.2.11 将1.5ml的1mg/ml的中性红溶液加入16.5ml的sf-900II SFM培养基中配制中性红溶液,混匀,然后放入40℃水浴中。
5.2.12 将4%的低熔点琼脂溶解,放入40℃水浴中,5min。
5.2.13取6ml 4%的低熔点琼脂加入中性红溶液中,40℃水浴保存。
5.2.14 迅速将配好的低熔点琼脂中性红溶液,按每孔1ml,加入6孔平板培养基中。
5.2.15 待凝固后,于2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3-6天。
5.2.16 在转染后第7-10天时,用细胞培养级别的水配制1mg/ml的中性红溶液2。
5.2.17 每孔加入0.5ml的1mg/ml的中性红溶液2,室温培养1-2hr。
5.2.18 小心用移液器取出多余的染液,计数。
5.3 病毒滴度的计算方法选择蚀斑数在3-20个的孔,病毒滴度的计算公式为:滴度(pfu/ml)=每孔蚀斑数×稀释倍数×1/ml接种量一般情况下,从杆状病毒中获得的病毒滴度为:P1:1×106----1×107P2:1×107----1×108如果得到的P1<1×106或P2<1×107,需要重新构建保种。
6 杆状病毒的纯化6.1用弯头吸管吸出一个清晰的蚀斑,放入1.5ml的灭菌管中,加入500μL sf-900II SFM完全培养基,漩涡混匀。
6.2 加入100μL的agarose plug solution,混匀。
6.3 2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r。
6.4 用15ml snap-cap管收集培养基,约2ml。
6.5 500×g离心5min。
6.6 将上清转移到一新的15ml snap-cap管中,4℃避光保存。
7蛋白的表达7.1 在24孔板中接6×105 cells/well,贴壁至少30min。
7.2 30min后,移去培养基,马上用新鲜的生长培养基清洗,加入300μL的新鲜培养基。
7.3 加入不同MOI的病毒(1,2,5,10,20)。
7.4 27℃,5%CO2培养箱中培养。
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24hr,48hr,72hr,96hr)。
7.5 预冷的PBS(pH7.4)缓冲液洗涤细胞数次。
除尽残留液体,再加入500μL预冷的细胞裂解液(含有1×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用橡皮刮刮下细胞收集至eppendorf管内,置冰浴裂解45min,每50μL细胞裂解物分装至一个eppendorf管中,置于-20℃或者-80℃贮存备用或直接用于表达情况分析。
重组病毒中和抗体滴定(改良法)分离被检血清,56℃灭活30 min 后,在96 孔细胞培养板中将血清作连续倍比稀释,从1∶2 至1∶256,每个稀释度作4 个重复,每孔50.0μL;用DMEM 将测好TCID50 的PRRSV 稀释为200 TCID50,并加入终浓度为20%的新鲜猪血清,然后将其加入所有加有被检血清的培养孔中,每孔50.0μL,37℃ 5 % CO2 培养箱中作用1 h,再于每孔中滴加2~5×105个/mL 的Marc-145 细胞悬液100.0 μL,轻轻摇匀后,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6 d,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按Reed-Muench 两氏法计算被检血清中抗PRRSV 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