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骨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 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 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佥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 4 )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 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
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 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 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 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 苔薄白,脉弦缓。

3. 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 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 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
折。

2. 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 A类骨折伴旋转;②C2: B类骨折伴旋
转;
③C3:旋转-剪切伤。

二、治疗方法
(一)骨折早期
1. 复位方法
(1)骨盆牵引:适用于骨折早、中期
给予间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每次牵引30〜60分钟,两次牵引间隔1小时,每天牵引6〜8次,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

(2)腰背部垫枕:适用于骨折早、中期
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

腰背部垫枕,并随腰背部疼痛减轻后逐渐增加腰椎垫
子高度,增加腰椎前突的程度,来促进骨折复位。

2. 运动疗法:适用于骨折早、中、后期
伤后48〜72小时疼痛减轻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 辨证论治(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复原活血
汤加减,药用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
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二)骨折中期
1. 复位方法及运动疗法同骨折早期
2. 辨证论治(营血不调证)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推荐方药:方用接骨
紫金丹,主要成分为: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
然铜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三)骨折后期
1. 固定疗法佩戴脊柱外固定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支具的佩戴时间为伤后90天。

2. 腰背肌功能锻炼。

3. 辨证论治
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推荐方药: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

药用
独活、细辛、秦艽、肉桂心、防风、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熟地黄、
白芍、党参、茯苓、甘草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四)护理调摄要点
1 .体位护理:患者平卧硬板床,在骨折部垫枕, 使脊柱背伸。

根据患者腰痛情
况调整高度。

2. 并发症的护理:双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褥疮。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v 5°,疼痛消
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2/3 v椎体高度恢复w 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v 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w 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二)评价方法
1. 测量矢状面Cobb角。

2.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
(VAS)评
分。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