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20130530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20130530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1月目录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定义 (1)5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4)6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5)7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6)8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8)9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9)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0)11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2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3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3)附录A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 (17)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18)附录C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21)附录D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29)附录E 编制说明 (30)Q/GDW ××××-2009前言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发现设备潜伏性运行隐患的有效手段,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规范和有效开展电力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庆时、张国强、丁屹峰、韩晓昆、黄鹤鸣、杨清华、赵颖、闫春雨、毛光辉、彭江、牛进仓、孙白、王承玉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主要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的项目、周期和判断标准,用以判断在运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从而预防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T7354 局部放电测量GB/T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标准GB7674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B/T8905六氟化硫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 419电力用油名词术语DL 429.9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69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0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Q/GDW 171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2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3 定义3.1带电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

3.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MHz-3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3红外热像检测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3.4超声波信号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5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00MHz-300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6暂态地电压检测局部放电发生时,在接地的金属表面将产生瞬时地电压,这个地电压将沿金属的表面向各个方向传播。

通过检测地电压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判别和定位。

3.7接地电流测量通过电流互感器或钳形电流表对设备接地回路的接地电流进行检测。

3.8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两个电容型设备在并联情况下或异相相同电压下在电容末端测得两个电流矢量差,对该差值进行正切换算,换算所得数值叫做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3.9SF6气体分解物检测在电弧、局部放电或其他不正常工作条件作用下,SF6气体将生成SO2、H2S等分解产物。

通过对SF6气体分解物的检测,达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

3.10SF6气体泄漏成像法检测通过利用成像法技术(如:激光成像法、红外成像法),可实现SF6设备的带电检漏和泄漏点的精确定位。

3.11金属护套接地系统为限制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将电缆金属护套通过不同方式与地电位连接构成的完整系统。

4 总则4.1对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是判断运行设备是否存在缺陷,预防设备损坏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4.2带电检测实施原则带电检测的实施,应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电网可靠性为前提,安排设备的带电检测工作。

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电磁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等),依据本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4.2.1带电局部放电检测判定带电局部放电检测中缺陷的判定应排除干扰,综合考虑信号的幅值、大小、波形等因素,确定是否具备局部放电特征。

4.2.2缺陷定位电力设备互相关联,在某设备上检测到缺陷时,应当对相邻设备进行检测,正确定位缺陷。

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联合分析定位。

4.2.3与设备状态评价相结合状态检测是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为消隐除患、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依据。

同时,状态评价为较差的设备、家族缺陷设备等是下一周期状态检测的重点对象。

最终目的都是尽最大可能控制设备故障停电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4.2.4与电网运行方式结合同一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存在不同的关键风险点,阶段性的带电检测工作应围绕电网运行方式来展开,对关键设备适度加强测试能有效防范停电、电网事故。

4.2.5与停电检测结合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

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

所以应以带电检测为主,辅以停电检测。

4.2.6横向与纵向比较同样运行条件、同型号的电力设备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一设备历次检测进行纵向比较,是有效的发现潜在问题的方法。

4.2.7新技术应用带电检测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

在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积累经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4.3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检测时(如红外热像检测等),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4.4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应高于+5℃;室外检测应在良好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4.5室外进行红外热像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

4.6室内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宜采取临时闭灯、关闭无线通讯器材等措施,以减少干扰信号。

4.7进行设备检测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分析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

4.8对可能立即造成事故或扩大损伤的缺陷类型(如涉及固体绝缘的放电性严重缺陷、产气速率超过标准注意值等),应尽快停电进行针对性诊断试验,或采取其它较稳妥的监测方案。

4.9在进行带电检测时,带电检测接线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4.10当采用一种检测方法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要采用其它可行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联合检测,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信号,应注意组合技术的应用进行关联分析。

4.11当设备存在问题时,信号应具有可重复观测性,对于偶发信号应加强跟踪,并尽量查找偶发信号原因。

4.12老旧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带电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需从末屏引下线抽取信号,很多老旧设备没有末屏引下线,不能有效进行带电检测,可以在工作中结合停电安装末屏端子箱和引下线,为带电检测创造条件。

从末屏抽取信号时,尽量采用开口抽取信号,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13带电检测信号表现出的家族性特征应重视带电检测发现家族性缺陷的分析统计工作,查找缺陷发生的本质原因,着重从设备的设计、材质、工艺等方面查找,总结同型、同厂、同工艺的设备是否存在同样缺陷隐患,并分析这些缺陷在带电状态下表征出来的信号是否具有家族性特征。

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5.1红外热像检测检测变压器箱体、储油柜、套管、引线接头及电缆终端,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

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5.2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对于66kV及以上设备,除例行试验外,新投运、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变压器,在投运后的第1、4、10、30天各进行一次本项试验。

若有增长趋势,即使小于注意值,也应缩短试验周期。

烃类气体含量较高时,应计算总烃的产气速率。

取样及测量程序参考GB/T7252,同时注意设备技术文件的特别提示。

当怀疑有内部缺陷(如听到异常声响)、气体继电器有信号、经历了过负荷运行以及发生了出口或近区短路故障时,应进行额外的取样分析。

5.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高压电缆接地线(变压器为电缆出线结构)、铁芯和夹件接地线上取信号。

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见附录B)。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比较其它检测方法,如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对该设备进行综合分析。

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6.1红外热像检测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套管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

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6.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6.3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如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末屏电流差值的正切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6.4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如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电容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7.1红外热像检测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电流互感器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

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7.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7.3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从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如取异相电流互感器或同相的套管末屏电流换算与自身末屏电流差值的正切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7.4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从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如取异相电流互感器或同相的套管末屏电流换算电容值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8.1 红外热像检测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耦合电容器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