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中心学校欧昭戎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与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起点低,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
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
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
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
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根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区域。

2、界线:在中国地图上,将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线结合起来。

3、划分的主导因素: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气候,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划分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教学反思:
1、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差异,并不绝对。

如小麦的种植在我国很
普遍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的北段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但不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学习时要区分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