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审计局关于
进一步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审计局,市局各科室、分局: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全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审计厅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审计信息化工作与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先进的市、州和审计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继续推进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审计厅《四川省数字化省级审计机关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审计机关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审计理念,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心,进一步深化金审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建设成果,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化审计方式,不断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构建符合XX 实际、满足管理需要、适应履职需求的国家电子审计体系,推动
- 1 -
审计管理进一步规范、技术方法不断进步,为全市审计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主要目标
深化审计管理系统的运用,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设、完善全市审计机关网络系统、扩展网络应用,保障信息安全,基本形成服务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操作体系,积极抓好组织领导、人才培养、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和成果运用等工作,积极构建以专业培训为抓手、机制建设为关键、成果应用为核心、审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格局。
通过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三个转变”的长远目标。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一个审计数据中心。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数字化的基础。
审计署按照审计实施的基本数据需求,编制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制定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规则,实现了审计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制定了数据中心基本规则、数据库建库规范,为地方审计机关建设数据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建设审计数据中心XX分中心,市审计局在2015年,建设存贮容量达到不低于3T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所存贮的数据包括审计系统内部重要的电子类历史资料,以及被- 2 -
审计单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重要电子类数据。
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审计管理、人员、业务、方法和评价信息资源库,尽快建立审计信息化智能化检索和资源交换系统;探索构建与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为审计应用、业务协同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建立合理利用、信息共享、安全易用的机制,满足全市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
将全面提升我市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构建审计分析、审计指挥管理、审计监测预警三个平台。
1.积极建设审计分析平台,充分发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作用。
全市审计系统要在建设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联网审计等工作,积极建设审计分析平台。
市审计局将根据数据中心建设情况,有重点地建设2-3套审计分析平台。
全市审计机关要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式审计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积极建立和完善审计指挥管理平台。
在信息传输方面,能够保证各种有用信息迅速、准确、安全地在全市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传递;在信息展示方面,能够通过图形图像、文字表格、音视频等方式,动态
- 3 -
展示审计项目工作状态和进度,且可根据需要、授权调看调用;在决策支持方面,能够提供审计资源分布、审计实施进度、审计成果评估等数据分析结果,为审计机关控制审计进度、调配审计资源、指挥审计现场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3.探索联网审计,着力建设审计监测预警平台。
联网审计具有审计预警功能,是审计监测预警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全市审计机关要切实推进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和部署。
要健全相关制度,提炼预警模型、丰富基于联网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在社会保险、财政、地税等关系国计民生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重要行业审计中探索开展联网审计,并积极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
2015年要探索开展全市财政、地税系统联网审计。
(三)结合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
市审计局要不断完善中心机房设备,更新改造计算机网络,全面完成我市金审工程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和信息安全建设,进一步强化金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按规定购置更新电脑设备,满足审计业务及管理工作需要。
区县审计局要根据全市金审工程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网络建设和硬件配置工作,确保市、区(县)两级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四)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实现审计业务数字化。
一是2015年底,全市审计机关所有审计人员必须使用AO进- 4 -
行审计作业,所有审计项目必须使用AO进行现场管理。
二是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涉及大数据量的社保、税收、金融等审计项目,要组织力量集中攻关,扩大计算机应用成果。
三是尝试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系统功能有效性、建设项目经济性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揭示因信息系统缺陷而导致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经济安全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四是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和案例的总结,市局业务科室每年至少报送1篇,区县审计局每年至少报送2篇计算机审计方法或AO应用实例。
(五)充分应用OA各项功能,实现行政办公无纸化。
市局要继续用好公文流转、计划项目管理、电子邮件、网上培训等功能模块,提高办公效率;不断完善、升级OA系统,做好系统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贯彻审计署关于采用自主信息化软硬件设备的有关要求,进行OA国产化改造。
区县审计局要全面推广使用OA“1拖N”,实现行政办公无纸化。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
全市应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全市审计机关的“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责任、组织实施责任、具体承办责任;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分类指导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工作实效,着力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信息化建设协调可
- 5 -
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理念、机制和方式,充分发挥市、县二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积极推进审计组织方式创新,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七)加快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是衡量审计信息化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性因素,关系到信息化工作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市计算机审计中级人才偏少,高级计算机审计人才匮乏,兼备计算机运用和审计专业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仍十分紧缺。
全市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完善和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发掘机制,切实优化人员素质结构。
全市审计机关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完善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激励机制、使用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骨干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中坚、引领作用。
全市审计机关要积极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在2015年底以前,市局应有30%以上的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各县级审计机关应有20%以上的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
市、县审计机关业务人员晋升领导职务,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将作为优先条件。
(八)抓好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
要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各信息系统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安全域,做好安全边界防护。
建设覆盖全市审计机关的反病毒体系、认证系统、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的安全交换系统,为应用系统、- 6 -
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物理环境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
全市审计机关要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同步进行,实行依法管理、分级负责、重点防控,采取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确保审计信息的可用性、可控性和保障审计信息系统安全等管理目标的实现。
全市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涉及审计信息化的保密工作,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善保密机构,明确保密责任,落实保密措施,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
要统筹兼顾,既确保安全保密,又方便推广应用。
XX市审计局
2014年月日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