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诗词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咏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登泰山诗》
此诗描写清斋修炼后生活,幻想出诵经修炼后众神卫形、 飒若羽生的情景。其飘然欲仙的理想,正是李白的境界。
两宋 词
词起于唐五代而盛于两宋。其创作与道教活动也有不解的因缘。 不少词牌都源于神仙故事而得名,就此可见一斑。据《钦定词谱》 称,《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本于《列仙传拾遗》所载故事。据载: 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出鸾凤之音。秦穆公女弄玉也善于吹箫。秦穆 公将女嫁给他,他就教弄玉学凤鸣。经过十多年,凤凰飞来止宿。 秦穆公为此修建凤台,供萧史夫妇居住。以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 飞升。又如始于温庭筠的《女冠子》,因咏女冠(道姑)情态而得 名。其他如《解佩令》《望仙门》《献仙音》《金人捧露盘》《迷 仙引》《潇湘神》《月宫春》等等,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 从内容上看,宋代许多词作具有鲜明的道教蕴含。不少大作家也创 作了一定数量的神仙词。诸如柳永、韦骧、晏几道、苏轼、李之仪、 范祖禹、了元、丁仙现、黄裳、黄庭坚、晁端礼、秦观、仲殊、晁 补之、周邦彦等都有此类题材的词作。这类作品常常把仙话典故同 神游的心绪相糅合。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清冥浩荡不见 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东汉魏晋南北朝 游仙诗
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从民间兴起到 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文学史上,诗歌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很 高的水平。道教对文学创作影响甚大,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游仙 诗的创作。游仙诗是一种歌咏神仙漫游之情的诗篇,它的渊源可 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楚辞》,如屈原的《远游》,也不乏仙人 漫游的描绘,颇多浪漫色彩。还有秦始皇时期博士所作《仙真人 诗》,也是游仙诗的源头之一。在道风盛行的背景下,游仙诗遂 应运而生。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不等。梁萧统《文选》首列游 仙诗为文学体裁之一。从作者身份来看,游仙诗可分为道人游仙 诗和文人游仙诗。前者的主要作者有葛玄、吴猛、杨羲、许谧、 许岁羽;后者的主要作者有:曹操、曹丕、曹植、嵇康、阮籍、 何劭、张华、张协、郭璞、陆机、梁武帝、沈约、江淹、张正见、 颜之推等。道人游仙诗与文人游仙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 共同点是:不论是道人的游仙诗或文人的游仙诗都表现出"冲举 飞升,遨游八极"的浪漫色彩和奇幻的想象力。不同点是:道人 的游仙诗往往是崇道思想与神游境界的结合;而文人的游仙诗则 多借神仙意象和神游广阔恢宏空间,寄托自我理想的追求。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 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 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境界极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对瑰丽、美好神 仙世界的向往。其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更是登峰造极,至今仍 被人们反复吟诵。
从魏晋到唐宋,中国文坛上确实飘荡着一团
团道教的云气,诗人们不仅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以 反映道教活动为基本内容、表现道教理想追求的 游仙诗、涉道诗,而且广征博引道教的神话典故, 来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在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就是道 教文化的魅力。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除去他飘逸的诗歌风格,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道教信仰在他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作为一个诗人, 他继承前人诗歌成就而又发扬光大;作为一个道教信徒,他 从道教中采摭大量的神话,并从道教的宗教思维模式中获得 激情。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他的诗才。因而纵观李白的诗 文,有许多是吟咏道教的神仙诗,当然更多的是受老庄道家 思想濡染而创作的浪漫不羁、超然物外、孤高飘逸,一叹三 绝、千古吟唱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 轻纱卷碧烟。雪肌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 早求仙。
——《女冠子》温庭筠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 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 何处寄良霄。还去访三茅。
——《巫山一段云》柳永
•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 天。 ——《秋胡行》 曹操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 台。…… 女亘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升降随长烟,飘颻戏九 垓。……
——《游仙诗》 郭璞
盛唐 李白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宋时
期,道教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崇,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 期。在这样一种崇道的氛围下,必然出现大量吟咏道教的诗 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可谓非李白莫属。李白的诗歌, 气象万千,变换无穷;时而雄浑豪放,时而澹远恬静;时而 现实,时而虚幻。他一生留下的许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歌, 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永 垂不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教诗词
从创造意境的角度来看,宗教和文学堪称是一对孪生
儿,它们都有一种惊人的想象力,都有一个奇丽的意象世 界:仙界地府、出神入化、隐身遁迹,天上一日、世上千 年……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稀奇古怪的道教世界,给中国 古典文学以不尽的养料、无穷的遐想,引发出古典文学创 作中的无数灵感。而这之中的道诗则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 了一个神奇瑰丽的浪漫天地、想象世界,促进了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