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SCAR标记检测
多代回交
平均病斑长度 <2cm 3.72cm,4.35cm 10.48cm
46个纯合抗性系
T71 新恢复系 组合 协优T71 明恢63 对照 汕优63
1)还没有哪个数量性状的全部QTL被精确地定位出来。 2)在育种过程中同时对许多目标基因(QTL)进行选择是一个 比较复杂的问题。 3)上位性效应会影响选择的效果,使选育结果不符合预期的 目标。
4)不同数量性状间可能存在遗传相关。
数量性状选择的方法
1、表型值选择
传统的选择方法。
在基因型值中,只有加性效应成分才可以真实地从 上代遗传给下代,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越高,依据表 型值选择效率越高。加性效应值可以狭义遗传力近 似表示。
一、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应用
①表现型的测量不容易或费用太高时。 ②表现型只在个体发育后期表现,但需要在个体 发育早期(甚至是对种子)进行选择。 ③除目标基因外,还需要对基因组的其他部分 (即遗传背景)进行选择时。 ④某些表现质量 - 数量性状特征的性状,如生物 抗性与非生物性。
1、前景选择
对目标基因的选择称为前景选择(foreground
3、允许早期选择
产量和后期叶部或穗部性状;多年生植物
4、允许更广泛和强度更大的选择
对幼苗的选择还可以允许把更多的群体纳入研究选择 的对象之中,从而可以对其施加更大强度的选择压力。 同时,还可利用分子标记同时对几个性状(如几种抗 病虫性和产量)进行选择。
5、可进行非破坏性性状评价和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只需少量叶片或其它组织,植株还 可继续生长至成熟,以便育种工作者同时对该育种群 体进行其它性状的选择
在两标记间的图距固定的情况下,r1=r2(亦即目标 基因正好位于两标记之间的中点)最坏的情形,这 时的选择正确率为最小。 在实际情况中,单交换间一般总存在干扰,使得双交 换概率更小,因而双标记选择的正确率要比理论期望 值更高。
标记与目标基因间的重组率与F2群体中标记辅助 选择正确率的关系
标记与目标基因间的重组率与F2群体中标记辅助选 择最小应选株数的关系
不论是标记值选择还是指数选择, 都只在选择早期有优越性,在高世 代则宜用表型值选择来获得进一步 的遗传进度。
4、基因型选择

标记值选择和指数选择都只是 (通过基因型的 加性效应值)对基因型的间接选择,与表型值 选择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基因型可能产生相同的基因型值,依 基因型值的选择存在着遗传信息的简并或丢 失,尤其是效应较小的QTL有利等位基因的丢 失。
栽培番茄×野生番茄的F2个体的图示基因型
根据图示基因型,可以同时对前景和背景进行 选择。应首先进行前景选择,以保证不丢失目标 基因,然后再对中选的个体进一步进行背景选择, 以加快育种进程。
3、基因聚合

基因聚合 (gene Pyramiding) 是指将分散在不 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2、背景选择

对基因组中除了目标基因之外的其他部分 ( 即遗传 背景)的选择,称为背景选择(background selection)。 背景选择涉及到全基因组的选择。选择的标记能够 覆盖整个基因组。要有完整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必须知道每条染色体的组成。
当个体中覆盖全基因组的标记基因型都已知时,就 可以推测出各个标记座位上等位基因的可能来源 (指来自哪个亲本),进而可以推测出该个体中所有 染色体的组成。
如果不要求中选的所有单株都是正确的,而 只要求在选中的植株中至少有一株是具有目 标基因型的,那么,即使标记只是松弛地与 目标基因连锁的,对选择仍然会很有帮助。
中选植株中至少有一株是具有目标基因型的概 率与中选株数的关系:
r MQ =0.3 ,选择 7 株具有基因型 M / M 的植株,就有 99%的把握能保证其中有一株含有目标基因座Q。
(2)背景选择可以避免或减轻连锁累赘 连锁累赘是指有利基因 ( 目标基因 ) 与不利基因 (非目标基因)间的连锁。 传统回交育种难以消除连锁累赘。
在传统的回交育种中,即使回交20代,在目标基因周围还 能发现长达10cM的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约包含几百个基 因)。
用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行辅助选择就有 可能直接选择到在目标基因附近发生了重组的个 体。
由于在15-20cM的距离内很难发生两个重组事件(双 交换),因此现在一般认为如果目标基因位于两个距 离在15-20cM以下的分子标记之间,这两个标记便可 以用于育种项目。
3、检测的自动化:
由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要求对育种群体进行大规模检测, 因而要求检测的方法要简单、快速、成本低、比较准确, 也要求检测过程(包括DNA的提取、分子标记的检测、数 据分析等)自动化。

基因转移的过程需同时进行前景选择和背景 选择。 前景选择的作用是保证从每一回交世代选出 的作为下一轮回交亲本的个体都包含目标基 因,而背景选择则是为了:
(1)加快遗传背景恢复成轮回亲本基因组的速 度,以缩短育种年限。
(a)轮回亲本基因组在回交后代中的恢复速率
6
(b)轮回亲本基因组在目标基因邻近区域的恢复速率
灰色长方条和其右侧数字分别表示QTL位置的置信区间范 围和宽度(cM),侧面的箭头表示所指方向还连有染色体 的其他部分,中间竖杠示目标QTL的估计位置,黑色倒三 角形示标记的最佳位置。
三、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研究
1、单个主基因的回交转移 明恢63×IRBB21(Xa21) 广谱高抗白叶枯病主基因 F1 ×明恢63
三个植株的图示基因型
只含一个供体基因,淘汰
黑色示供体亲本片段
白色示轮回亲本片段 灰色示单交换区 箭头示目标基因区
连锁累赘,淘汰
含两个目标基因, 连锁累赘少,保留 作下轮回交用
二、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也适用于数量性状。 影响数量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因素很多,其难度 要比质量性状大得多。
选择指数也是对加性效应值的一种近似值,其近 似程度取决于它的遗传力
1)h2I越大,则选择指数越接近加性效应,选择的效率高。 2)当p=0时,有h2I=h2,这时相当于单纯的表型值选择。 3)当h2值一定时,h2I随p的增大而增大,且h2越低,h2I随p 的增长速度越快,这说明,性状的遗传力越低,则标记值 的影响越大,因而标记辅助选择的作用也就越大。
selectlon) 前景选择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标记与目标基 因间连锁的紧密程度。 双标记选择比单标记选择正确率高。
1)、单标记选择
只用一个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则标记
与目标基因连锁必须非常紧密,才能够达到 较高的正确率。 通过标记座位M选择目标基因座Q M→ Q 单株选择的正确率为: P=(1-r)2 1)rMQ≤0.05,P≥90% 2)rMQ≥0.1,P≤8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越性
1、可克服性状基因型鉴定的困难
隐性等位基因;基因之间或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互 作;有些表型如抗病虫性、抗旱性或耐盐性只有在 难于界定或控制的特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
2、可克服性状表现型鉴定的困难
育性恢复、广亲和性、光温敏不育和一些抗病虫性 及抗逆性等,不仅鉴定费时费力,而且这些性状受 环境的影响很大,直接鉴定往往不太准确。
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前提
1、建立尽量饱和的分子标记图谱:
建立饱和的分子图谱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密定位的前提。 目前,对大多数重要的农作物均已建立相当饱和的图谱,尤 其在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西红柿、马铃薯等作物上。 但对有些作物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2、把目标基因定位于分子图谱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可靠程度取决于目的性状座位与 标记座位之间的重组频率,因此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 越小越好。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单一分子标记可以 用于辅助选择,而如果在目的基因两侧均能找到与之 连锁的标记,会进一步提高选择的可靠性。
从一条染色体看,如果两个相邻标记座位 上的等位基因来自不同的亲本,则说明在这 两个标记之间的染色体区段上发生了单交换 或更高的奇数次交换。
如果两标记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来自同一个 亲本,则可近似认为这两个标记之间的染色 体区段也来自这个亲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该区段上只可能发生偶数次交换,而即使是 最低的偶数次交换 (即双交换),其发生的概 率也是很小的。

直接依据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即对每个 目标QTL 利用其两侧相邻标记或单个紧密连锁 的标记进行选择,这是才真正的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 QTL 标记辅助选择的困难:初级定 位,效应小的QTL未被检测。
用3个相邻的连锁标记进行跟踪选择(保证QTL位于 目标区段内)
QTL位于染色体中部 QTL位于染色体末端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筛选出对目标性状效应 明显的标记,然后将它们的加性效应估值算出个 体的标记值 个体的标记值为:
标记值m是个体加性效应值的近似值,其近似程度取决于
P=δ2M/δ2G
3、指数选择

用表型值和标记值构建一个选择指数,依选择指数 进行选择。
Ζ 为表型值,m为标记值,bz和bm为权重系数(bz十bm=1)
若通过表型选择,则需选 16 株才有一株含有目标 基因座Q。
2)、双标记选择
同时用两侧相邻的两个标记对目标基因
进行跟踪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正确 率。 M1 Q M2 m1 q m2 ╳
M1
Q
M2
M1
q
M2
亲本型:比例高
双交换型:比例低
在单交换间无干扰的情况下,在 F2 代通过选择 标记基因型MlM2/MlM2而获得目标基因型Q/Q的概 率为:
4、基因转移

基因转移 (gene transfer) 或基因渗入 (gene transgression)是指将供体亲本中的有用基因 (即目标基因)转移或渗入到受体亲本的遗传背 景中,从而达到改良受体亲本个别性状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