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一、蓄势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美国的上尉飞行员,他奉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纳粹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一旦被发现这飞机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能死路一条,一般人吓都要吓死,可是这位飞行员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盟军的嘉奖。

你觉得这位飞行员身上具备什么素质?生:勇敢生:无畏心理强大师:没错!这些是他与生俱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寻找答案吧!(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师:首先我们来积累本课的字词,一起来读书后的“读读写写”生:(读字词)师:注意“附和”的“和”,“参差不齐”的“参差”,“哄堂大笑”的“哄”的读音。

字词熟悉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注意结合旁批。

(生默读课文)师:请用上面字词中的“怦怦、晕眩、恍惚、惊讶”四个表示心理的词来复述课文。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清晰。

生:酷热的七月,我和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我爬上悬崖后只觉得心怦怦地跳,小伙伴们一个一个都爬上悬崖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我只觉得晕眩,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我上不去也下不来,神情恍惚。

后来爸爸来了,爸爸指导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我对自己感到惊讶。

师:复述得真好,如果把时间再确定一下就更好了。

那是什么时候的七月天?生:56年前的七月天。

师:好极!这样就更准确了。

下面我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作者的几次心理变化。

(生写出犹豫——害怕——惊讶)师:这个表述也可以,我们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屏显】犹豫——吓坏——爆发——平静——骄傲二、探究心理1.心理摧毁师:看作者的心理变化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过程,一个是“心理摧毁”的过程,一个是“心理重建”的过程。

而其中“心理暗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心理暗示”有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

他们的作用大相径庭。

我们一起来看。

师:首先心理摧毁,来自妈妈的警告。

[屏显]暗示一:妈妈的警告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里有几个否定?生:两个。

师:这两个否定,分别否定了“我”什么?生:否定了我的身体,否定了我冒险的能力。

师:厉害啊,看得真真的。

行!你能不能还原妈妈的话?生:你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师:你倒是会偷懒哦,只换了一个字,但是情境不够哦。

生:你生过病,没有人家强壮,不能冒险哦!师:有点意思,但还缺少生活。

看来在家里没有受过妈妈这样的警告。

(生笑)老师来个情境版的哦——莫顿,你不能玩那个,太危险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跟其他孩子不同,你从小就生病,你没有他们那么强壮,不能像他们那样冒险,会掉下来摔死的!乖,妈妈爱你哦!(生大笑)师:妈妈的话,在我耳边唠叨了8年,给了作者怎样的暗示?生:我不能冒险,冒险会死。

师:嗯,冒险会死。

生:我身体不好,有病。

我不能冒险,不冒险是应当的。

师:对哦,不冒险是应当的。

妈妈的话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屏显】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师:你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师:你觉得你把你的重音放在了哪些词上?生:严禁和不可能。

师:你能来说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严禁”,不被允许。

“不可能”是自己的不自信。

师:你的意思是严禁是别人不允许,不可能是来自于自身的否定,我的理解对吗?生:可以这么说。

师:你真是太棒了,这么善于咀嚼词语的意味,语文素养很高啊!可是什么不被允许,什么让“我”觉得不可能呢?生:悬崖。

师:多高?生:只有60英尺。

师:60英尺。

18米,相当于6层楼多一点。

对我们来说还蛮高的。

但是对于一个悬崖来说不算高,对小伙伴们不算高。

作者也在前面加了个“只有”。

可是为什么就成了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了呢?生:妈妈一直以来的警告对我起了作用。

师:是啊,有时候爱也会成为羁绊,有一本书叫《母爱的羁绊》,讲的就是有的母亲的爱反而束缚了孩子。

下面我们来看来自朋友的暗示。

【屏显】暗示二:朋友的嘲笑“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

”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师: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分组在下面演读。

一个演“他们中的一个”一个演“内德”,一个演“杰里”。

“哄堂大笑”时大家一起笑。

其他的可以自由发挥一些。

开始!(每个组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时不时有笑声出来)师:好,都读完了,这里你感受最多的是什么?生:嘲笑!师:你被人嘲笑过吗?生:嘲笑过。

师:你当时什么感觉?生:很难过,很孤独。

师:那么你觉得当时这些嘲笑会给“我”怎样的打击和暗示?生: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师:后果很严重哦。

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说呢?生:我怎么这么没用!师:自我信心全线瓦解崩溃。

伤心绝望。

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我是个没用的人,我什么也做不好做不了,没有人会帮助我,我好怕!那如果你是五个孩子之一,你会怎么做?生:陪在身边,语言安慰,不会丢下他。

师: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生:我会跑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师:嗯,你是位会想办法的朋友。

所以啊,我们要做一个温暖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别人带去温暖,而不是做得相反。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种暗示,来自于自我的否定,我们说来自于他人的否定都不是最致命的,而来自于自我的否定那杀伤力一定是很大的。

有句话这样说:“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许。

”【屏显】暗示三:自我否定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方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

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师:比较这两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我感觉这两段都很消极。

生:第二段比第一段更害怕了。

师:我们同学看的很准哦。

这两段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心理?生:我知道我知道,都是在回头向下看的时候。

师:很会发现哦。

看书真的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要细致。

好,老师的问题来了,第一段中“看起来”能不能去掉?生:不能,这是他自己想的,自己吓自己,实际并没有那么高。

师:有道理。

第二段中加点字又体现了什么?生:我的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

师:你能再找一些表示类似心理的词吗?生:“绝对”师:还有吗?这位同学你来生:“肯定”师:哦,看看。

如此就相当于宣判自己“我死定了!”“我死得妥妥的!”(生笑)2.心理重建师:一个人的心理到了这个地步,单纯靠自己肯定不能重建了,那作者当时靠谁来重建心理的呢?生:是爸爸。

师:对,他的爸爸!其实呢,他的朋友杰里也曾经帮助他,但是效果不是太好,我们主要来看爸爸。

【屏显】暗示:爸爸的指导师: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字眼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生:“就在你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几英尺远”……师:所以你选的词是——生:就。

师:就,表示,这件事做起来很——生:简单。

师:到位!请坐。

还有什么词呢?生:你能师:你能,给了对方——生:信心。

有自信了。

师:还有吗?(生,沉默)师:老师提示一下哦。

“好了”“好的”“很好”生(齐声):好。

师:“好”有怎样的暗示?生:肯定,做的不错。

师:嗯,有信心了。

下面咱们进入角色去读一读。

括号内的词填心理状态,先读再填。

【屏显】我():时间过的真慢啊,我已经全身麻木了,我还能撑多久?我不知道。

我还能回家吗?不知道,不知道,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就让我这么趴着,一直趴着……爸爸、杰里():莫顿!莫顿!我():好像是杰里的声音?还有……爸爸?是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安慰):哦,儿子,现在,下来。

要吃晚饭了。

我(大哭):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爸爸():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我(怒吼):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爸爸():听我说,儿子。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看着我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我():看到了。

(同学们先自由读,再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角色读,读得都很投入)师(问读“我”的同学):你能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处理你的情绪吗?你会在括号里填上什么词来表示你的心理状态?已经填上是课文里明示的,就不说了哦。

生(读“我”的):“时间过得真慢啊”这一句,我要读得有气无力,很煎熬的,恐惧到极点。

一个词颓丧或者绝望。

师:颓丧或绝望。

很好!继续。

生(读“我”的):“好像是杰里”一句,听出有人来,还有爸爸,内心有激动惊喜。

紧接着又对爸爸的能力怀疑。

师:前面激动惊喜。

后面怀疑。

有层次。

生:最后平静了。

在爸爸的安抚下。

师:很好。

感谢你的回答。

那读爸爸的同学你再来分析一下,刚刚听你读得也特别投入。

生(读爸爸的):叫莫顿肯定是焦急。

师:确实。

生(读爸爸的):“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句,要传达一份力量,我觉得语气要坚定些。

师:太棒了,读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去了。

生(读爸爸的):“听我说”这句,在儿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保持平静,要更加耐心地。

师:真好,真好。

大家再细致地看看,“我”的语言后面和爸爸语言的后面分明是什么标点居多。

生:“我”感叹号居多,爸爸是句号句号。

师:你能看出什么呢?生:感叹号多情绪比较激动;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

师: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组感叹号跟句号的较量。

心理被摧毁的“我”只剩下恐慌和泄愤而父亲则一直保持着平和的语气。

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父亲?生:冷静的父亲生:沉着,理性的父亲生:有方法懂孩子心理的父亲。

师:没错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在于给出建议给出方法,缓解紧张,减少心理压力。

是一位理性而智慧的父亲。

3.心理描写师:好,无论是心理摧毁部分还是心理重建部分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心理。

看旁批有个例子。

【屏显】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旁批: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师:你还能找出哪些描写心理的句子,并说说它从哪个角度写心理。

生:我找到“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它从“我”的身体感觉写心理生:“但是我不能……我……”从语言表达语气来表现心理生:“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通过身体感觉加外在表现来表现心理。

(师竖大拇指)师:还有吗?没有的话老师提醒一下“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为什么觉得时间长啊?生:煎熬。

师:没错。

这是通过时间长短来表现心理。

师:再来,“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这股力量真实存在吗?生:不存在。

师:那这是?生:幻觉。

师:通过幻觉表现心理。

好,我们总结一下:【屏显】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心理•通过对比描写表现心理•通过身体感觉表现心理•通过描写幻觉表现心理•通过对话语气表现心理•通过时间长短表现心理•……(学生齐读)三、走一步再走一步师:作者原来就是靠这次悬崖上的一课,从一个病弱的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的,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