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如何有效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新环境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使用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研究者和开发者,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深有体会。

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阵地,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于这个走进新环境不久,面对新的教育对象,重新使用一种新版本教材的我将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棘手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和新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将如何较好的使用新教材呢?下面本人就进入六盘山高中一年来如何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比较新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材的版本比较多,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找了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和资料。

经常对比着看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的材料。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选择。

我们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鉴别的依据。

选择出更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将我以前教的人教版和现在所教的鲁科版的比较中我发现鲁科版教材的设计、结构比较合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知识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宽阔性、灵活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学生的多种潜能正真得到了伶俐尽致的发挥。

二、源于新教材,改进新教教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抱着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的精髓,不断地改进新教材,使课改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材按循环扩展进行编排,有些知识出现重复、零乱的缺点,我们不应受制于教材、教参,应跳出教材、教参,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对教学内容做适当改变,便于进行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
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例如:我在讲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时,我是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化学反应速率提到化学反应的限度前面讲解。

这样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容易接受,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注重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就是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问题中自主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的手段,不要只限于教材探究活动和相关链接中涉及的材料,毕竟教材中的材料是有限的,甚至有些是学生所不熟悉的。

所以,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唯”教材,而是要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来自主获取新知识。

我在使用新教材中做过这样的尝试,例如在学习选修教材《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寻找各种电池,了解电池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上课时给学生解决“电池工作原理”这个难点,通过分析引入新的问题电极反应。

我觉得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知识到生活中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关注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旧教材的设置存在繁、难、偏、旧等弊端,内容呈现上存在成人化倾向,不符合认知规律。

我在使用新教材时做到重新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

对于知识点的内容哪些该讲,该讲多深,讲到哪个层次,哪些不该讲。

都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课文中有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展开,例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有些知识点不需要展开讲,例如:“化学键”、“原电池”、“电解”、“有机化合物”等概念只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描述概念或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概念就可以了。


以说,在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虽多,但有些不需要刨根问底;有些虽然深入一点,但教材在“知识支持”这一工具栏中做了更多说明,这样使教材更加人性化,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搞清楚新教材依然保留的知识点究竟在难度上有哪些变化,新增加的知识点又有何要求,这样才能在新课堂上如鱼得水。

如果教师想把自己所熟悉的知识,都讲给学生,对教材进行深挖洞,那么教学时间肯定不够用,教学任务就不能按时完成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基础知识讲透彻,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讲得过深、过难、过多,就会犯“繁、难”的老毛病,如果每堂课都把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那将会陷入新的误区。

五、加强学科联系,整合教材
新课程改革需要综合素质的教师,多年来的分科教学容易使教师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很少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的。

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之间的交叉,统筹全局,达到优化使用。

比如: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联系就非常密切,很多化学结论可用生物知识解释。

所以,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生物学科。

此外,与其他学科也有联系,例如: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物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讲“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上的反应速率和物理上的速率做比较得出化学上的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

讲“化学平衡图像时”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课中有关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在讲解有机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涉及到有机化合物化学通式的推导时用到数学上的通项公式等。

新课改、新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新教材,一本教材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它就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因此,我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有效地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