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内涵的理解
一国两制是国家根据本国未完成国家统一的实际情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国家统一提出的,特别规定,国家必要时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包括主要官员的任免、外交及国防等事务。
虽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国家任免香港和澳门包括行政长官在内的主要官员,由外交部特派员公署署理本地相关外交
事务,中央依法行使驻军权利,在香港、澳门驻军等。
一国两制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为国家和平统一提供了一种方式。
2.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保证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保持了原有政治社会制度,对于维护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发挥港澳的特殊历史地理关系,保持国家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3.香港澳门的和平统一,为台湾提供了范例,但是两岸关系是内战遗留问题,与以往的港澳关系有本质区别,一国两制能否在台湾实践,需要国家更加强大,具有震慑美国与台湾的实力,国家方有可能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体现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生活习俗、共同的文化,有愿意维系在一起的民族感情,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分割的。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一方针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几十年来,台湾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政治前途未卜,人心不稳,加上地狭人密,资源匮乏,市场有限,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如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台湾可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经济会发展更快,稳定繁荣也有了可靠的保证,这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
这一方针还考虑以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一国两制”
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用和平共处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总之,中国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该方针提出后,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此后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保持了繁荣、稳定与发展。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一方面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一方面也有助于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这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积极的影响。
谈一谈对“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的认识
1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
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
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2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上的立场是一贯的。
如果说几十年前,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敢于维护国家利益、反对世界强权,从未在外来压力下弯过腰、低过头,那么现在中国发展强大了,更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答案:
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
文化建设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中国民族优秀传文化为重点,并成为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和价值导向。
文化建设,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对象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文化建设,是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侵蚀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输出电影、音乐、游戏光盘等文化产品的形式,传播其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增强青年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与侵蚀。
文化建设,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社会,人民日益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
因此,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
加强人民文化建设,构筑文化育人体系,引导人民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做到知识的长进与思想的提高同步,身心的享受与精神的陶冶相融,这是服务人民,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未来社会的最高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纽带,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大力加强人民文化建设,促进人民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的继承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2、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各个时期社会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也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忽略淡忘宝贵的传统艺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传承下去。
然而这里的传承又不应是一味
的遵循传统,我们应当把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融合,并促进创新,以适应当代的新的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形成了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
这些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信息,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本源。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艺术创作怎样去创新,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对中国艺术遗产的借鉴运用,取舍糅合,使得传统文化适应社会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代艺术创作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当代的前途和命运只能以其博大的胸襟接纳和吸收世界文化精粹的各种养料来壮大和完善自己。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也必然要突破藩篱,广泛吸取优秀的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兼容并蓄,逐渐更加符合社会审美趣味的异变,在底蕴深厚艺术舞台上,尽情展现古典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