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欢迎来到聘才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协调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含义。

第一个方面,协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第二个方面,协调行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规范;
第三个方面,“十三五”时期协调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领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范畴越丰富,相互促进的内容也就越增
加。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中,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创造广阔的发展机会。

以包头来说,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间协调发展战略和国内呼包银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为我市的冶金、装备、稀土、旅游、文化等行业提供了大量发展空间,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在相比较而言的“薄弱领域”,例如科、教、文、卫等领域,需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薄弱的一环。

因此,必须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包头市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资源、环境压力都是发展中必须重点破解的难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包头的绿色发展要在“十三五”有重大突破性的进展和重大的成果,关键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两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压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包头市
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再沿用过去粗放式的,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方式,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打造一个空间开发格局协调、有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的美丽包头,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的和谐统一。

二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正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眼光”与“格局”问题。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创新发展模式,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否则绿色发展将无从谈起。

绿色发展理念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民生发展的一个大目标,中央
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

在这五个理念中,将“创新”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绿色”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指标。

海峡财经网的小编带你关注中国的“小康社会”还有多远。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

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将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和以前十二个五年规划最大不同在于,以前十二个五年规划重视中国经济在“量”的层面的扩张,以“量”带动质的提升,而“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而无论是创新、协调、绿色,还是开放和共享,都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以创新为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经济创新力而言,在全球仍然处在落后行列,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失,产业竞争力受制于人的基本面依然存在。

下一个五年,中国不可能继续走过去靠简单的投资和模仿实现经济扩张的老路,因
为这条路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已经触及天花板。

当下的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趋弱,包括制造业、人口红利、投资、房地产、出口、消费在内的六架马车都已经筋疲力尽,难以为继,在缺乏创新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急速下滑风险。

模仿追赶式的增长走到终点,要么创新实现飞跃,要么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人类历史只给出了这两个答案。

可以说,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发展动力亟须转换的情况下,没有创新发展,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可谓水到渠成。

而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情同此理。

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对环境资源硬约束,不消除区域发展鸿沟,地区差距太大,不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发展的合法性不仅存疑,更重要的,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大打折扣。

而共享发展则更是发展的目的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果共享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过去30多年,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过大,贫困人口仍然有7000多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然,实现、贯彻这“五大理念”绝非易事,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和保障。

以创新为例,创新的本质除了在重大科
技领域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形成一整套激励创新的制度生态。

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并且提出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这种将创新回归至“制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做法,无疑是对创新的本质有了更高层面的认识,这等于在构建一种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制度支撑体系。

下一个五年,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中国梦的实现而言,可谓关键。

我们能不能真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未来。

这五年真的需要凤凰涅槃,需要痛下决心告别过去重商主义和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回归到熊彼特增长新的经济周期的五年,如果中国在这五年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起真正实施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架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十四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