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草案简介一、上版总规概况与实施(一)《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回顾1.城市性质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 2001-2020 年;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为东昌府区;3.规划规模规划到 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75 万人,建设用地80 平方公里。

4.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心两带四区。

一个中心即聊城市。

两个经济带:冠县—聊城—茌平经济带;临清—聊城—阳谷经济带。

四个经济区:聊城—茌平加工工业区;临清—高唐棉花、纺织印染工业区;冠县—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木产业区;阳谷—东阿蔬菜生产、建材工业区。

5.中心城区结构与布局规划结构为:一城五区一城:即整个聊城市城区;五区:中心区、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西部能源仓储区。

(二)聊城市2001 版总体规划实施回顾( 1 )到 2013 年,聊城的城市规模突破上版规划目标;( 2 )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但工业布局突破上版总规,“四面围城”。

( 3 )一方面古城景观风貌重构期;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引导范围需扩大。

( 4 )东昌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规划区需要扩大。

( 5 )总规评估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城市建设较好,仅有10% 的市民认为城市建设差。

市民的主要关注点在“交通问题、缺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上。

二、项目编制动因与编制历程(一)编制动因2012 年 11 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济南的“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即 70 公里半径的紧密圈层和 150 公里的辐射圈层紧密协作区。

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聊城首当其中。

以上各个规划均对聊城提出要求与任务,需要总体规划落实。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确定的2020 年城市规模(80 平方公里)的目标提前实现。

大量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城市规模短期还将进一步扩张,急需总规指引。

“聊茌东一体化”即建设聊茌东都市区的设想,得到山东省层面的肯定与支持,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聊城市城市空间的重要发力点。

需要总体规划对功能协调与设施布局等提出相应的落位。

德商高速公路和青兰高速公路等一批市域重点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聊城的交通区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聊城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布局,均需要总体规划予以研究和分析。

(二)编制历程2013 年 7 月,聊城总规正式开展工作。

2013 年 8 月 7 日,项目组至聊城开展第一阶段现状调研工作,同市规划局、发改局、农委、经信、国土、建设、交通等主要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了解聊城当前发展态势,并收集部分基础资料。

2013 年 8 月 20 日,项目组开展第二阶段调研工作,在11 天的现场调研期间,项目组规划、工程、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专业人员进行了补充座谈、区县和重点乡镇现场调研,并对中心城区现状用地进行了详细调研。

2013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项目组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

2014 年 5 月 12 日,项目组在济南,向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作了聊城总规的工作汇报,听取了省建设厅规划处的意见和建议。

2014 年 9 月,项目组向聊城市领导、相关部门,作了总体规划纲要成果汇报,进一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本次阶段成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阶段成果对社会公众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三、总则(一)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1月 1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4 月 1 日)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 年 11 月 1 日)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006 年 3 月 1 日)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2006 年 3 月 1 日)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 年版)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9.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年 12 月 1 日)10.《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2005 年)11.《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2020 年)》12.《济南都市圈规划( 2006-2020 年)》13.《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 2013-2020 年)》14.《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年)》(二)规划期限近期: 2013-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远景: 2030 年以后(三)规划层次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层面聊城市域范围,辖东昌府区、临清市、高唐县、茌平县、阳谷县、东阿县、冠县和莘县等 6 县、1 区、1 市,总面积 8715 平方公里。

在聊城市域层面,分析研究聊城目前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城镇化发展特征与问题、重大基础设施选线影响、国家战略与山东省政策对聊城的发展影响等因素,确定全市域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对市域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市域产业发展战略与重大产业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内容。

2.城市规划区层面依据城乡规划法,结合目前聊城市的发展实际,确定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为东昌府区全境,面积 1443 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各个片区的功能发展重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和交通设施选址,并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个城镇、乡驻地的建设用地规模提出规划布局方案。

同时,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迁并政策、城乡统筹等方面,也提出明确的策略和布局指引。

3.中心城区层面根据城乡规划法以及聊城市城区城市建设现状,结合行政界限和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线形,划定聊城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聊城市北外环、西至德商高速公路,东至一干渠,南至规划南外环路,总面积约 390平方公里。

在这个规划范围内,根据市域层面的城镇化研究,综合确定中心城区的规划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并根据城市区域发展使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综合确定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主要职能,在对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分类用地布局做出安排,并对交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景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开发强度等分项内容提出相应的规划布局。

(四)城市发展目标以“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 为指导思想,紧紧抓住“一区一圈一带”的战略机遇,实现聊城市的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

1.中国江北水城,国际运河古都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水城特色和运河文化,将聊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湖城历史格局和水网特色的城市;依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带,提升聊城的国际影响力,力争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节点城市。

加快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养老度假等相关产业发展,塑造多元城市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和宜居名城。

2.三化协调示范,生态发展典范通过生态型绿色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全面推动聊城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实现聊城从传统农业地区、重化产业基地向国家重要生态城市的转型。

积极推动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升级双高型的传统工业,重点集聚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三化融合、生态发展、产城协同”的新型产业高地。

3.区域交通枢纽,三省交界中心立足东融西借的总体战略,加快战略交通通道建设,构建联系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京津冀与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力强化城市公共服务与生产服务功能,积极分担济南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功能,力争成为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4.发展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方面。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6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10000 美元;203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9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25000 美元。

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 10 : 50 :40 ;2030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 5 :45 :50 。

规划期末,形成以新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产业等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集约式增长。

社会服务方面。

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分别达到相关标准,提升城市文化设施,每十万人图书馆数量和影剧院数量分别达到相关指标, 202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0% 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3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0% 以上。

城乡统筹方面。

到 2020 年,城镇化率达到 51%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在 2.3 :1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 55% 以上;到2030 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8%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在 2 :1以内,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65% 以上。

生态安全方面。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5%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12 平方米,水网密度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 0.7 公里/ 平方公里和 100% ;203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0%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水网密度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0.8 公里 / 平方公里和 100% 。

资源环境方面。

生产和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到2020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 9 吨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40% ,万元GDP 综合能耗达到 0.85 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 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到2030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 9 吨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 ,万元GDP 综合能耗达到 0.85 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 2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水平预测根据聊城市确定的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 2030 年聊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 68% ,城镇人口 468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 180 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主中心:区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中心,聊城中心城区;副中心:市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副中心,临清城区;专业化中心:市域重要的专业化功能中心或产业基地,茌平县城、东阿县城、莘县县城、阳谷县城;县域中心:县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中心,冠县县城、高唐县城;重点镇:县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副中心,16 个。

相关主题